《漢書》記載漢高祖劉邦建立政權(前202年),直到漢平帝王莽(公元25年)敗亡200年間的西漢曆史,作者為東漢初期著名史學家班固。班固在父親班彪所著的《史記》《後傳》等基礎上,又借鑒采納其他各家史學著作,寫成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
作者在《漢書叙傳》中講述了著書源起和家世生平。在班固去世之前,該書并未寫完,班固去世之後,他的妹妹班昭補作《八表》,馬續協助寫成《天文志》。《漢書》在武帝之前的部分大多采用了司馬遷《史記》漢武帝之前部分内容,在史實和文字上有所增補和改動。
《漢書》包含西漢十二帝王紀,七十人物傳,八表十志,總共100篇80萬餘字,收錄許多西漢時期典章制度文告帝王诏令臣僚奏疏和名家代表篇目,保存原始資料之功不可沒。
十二紀為《高帝、惠帝、高後,文景武,昭宣元帝,成帝哀帝平帝》。需要注意的是,在司馬遷《史記》中,項羽列在《帝王本紀》中,表明太史公對項羽王霸之氣和坦蕩磊落的贊賞,秦末首義功臣陳涉被收入《世家》,列以諸侯之位,承認其滅秦之功;但在班固《漢書》中,項羽與陳勝都列入為普通人物傳記中《陳勝項籍傳》第一,體現了班固的封建正統思想。《漢書》中取消了司馬遷《史記》中的《世家》部分,這是與西漢當時社會情況相适應的。西漢時期,随着漢初中央集權加強,漢初分封的諸侯王無論從職能權限和掌控地域以及兵力财力方面都不能等同于春秋戰國的諸侯世家。景帝武帝之後,七國之亂被平息和推恩令的實行,諸侯王勢力衰微直至不複存在,記載諸侯王的《世家》部分自然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八表》包括有《異姓諸侯王表、王子侯表、高惠高後文功臣表》。《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外戚恩澤侯表,百官公卿表及古今人表》等。十志和八書,在《漢書》中是非常受人稱道的存在。《漢書刑法志》記述法律制度沿革漢代律令;《藝文志》是當時最早的圖書目錄,記載收存了漢代存書;《地理志》專門記錄郡國區域風俗特産山川河流風土人情,《漢書五行志》,是武帝時期倍受推崇的儒學大家董仲舒所創立的陰陽五行學說,集日月山川星體自然變異災害等于一志。《律曆志》合并了律書曆書而成,《禮樂志》為禮法樂制;《食貨志》是借鑒《史記平準書》鹽鐵官營貨币等經濟制度的另一個名稱,《郊祀志》為《史記封禅書》的另一個稱呼;《天文志》即《史記天官書》,《溝洫志》即《史記溝渠書》,記載截止時間從武帝為止改為漢末。《漢書食貨志》就不單單是體現西漢一世的經濟發展狀況,它表達的是作者經濟基礎民生為本的思想,系統地記錄了戰國至西漢時期我國的農業發展狀況、土地制度演變和生産方式進步革新以及商業貨币交流制度,是封建社會經濟史的總攬和大成,為曆代經濟學家所推重。《漢書十志》是完全不同于《史記》所獨創的存在,對研究西漢時期法律地理曆史學術自然科學有重要的參考作用。《漢書》“八表”是班固妹妹班昭所作,其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是《百官公卿表》,記錄秦漢時期職官制度的沿革傳承、權限屬官、等級秩次等,以及漢代公卿大臣的升降遷免任用情況。《百官公卿表》對封建社會職官制度研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