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關中方言的“慫”字在人們的生活中無處不用,在親近的人中往往用的很多,有時還有一種憐愛之意在其中。例如“碎慫”就是小娃的意思。
但是,如果我們把“碎”字換成“老”字,說某一個人是“老慫”,那絕對不是對這個老人的尊敬。
為什麼同是一個“慫”字,卻此一時彼一時,這是因為修飾限制不同,它的意思就發生了變化。
有時候,說話人的口氣不同,表達的含義也有所不同。我們拍着某個人的肩膀說“你個瞎慫”,可能是套近乎,如我們手指着這個人說“你個瞎慫”,那就可能是戾罵。
“慫”還是這個“慫”,“慫”卻不是這個“慫”了,并非“慫”變了,而是“慫”的意義變了,這就是語言的貶義褒用。
類似這樣的詞還如“乖”、“臭”、“醜”等。
“乖”的本義是不好,壞,但我們在向熟人尤其是親人在問候他的小孩時,總喜歡說,“娃乖着呢嗎?”回答,“娃乖着呢!”這個問候絕非要表達“娃壞着呢嗎?”、“娃不好着呢嗎?”
許多人喜歡把自已的碎仔娃叫“臭臭”、“醜兒”,肯定不是表達自己娃體味臭,長相難看。
漢字真奇妙,表達有絕竅。有時候同樣幾個字,前後位置不同,相差的意思也甚遠。
有三個當兵的分别來自湖南、四川和陝西,他們都吹噓說自己家鄉人能吃辣子。
湖南兵說:“我們湖南人不怕辣!”
四川兵說:“我們四川人辣不怕!”
陝西兵最後悶悶地說:“我們陝西人就怕不辣!
道底誰表達的意味更重些,大家一看都知道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