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飲花上露,夜卧松下風。雲英化為水,光采與我同。”《中國天文年曆顯示》,今天16時15分,迎來寒露節氣。
露已寒,将為霜,自此,告别了秋高氣爽。天寒夜長,風氣蕭索,秋殘如血的季節悄悄來到了。
這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帶“寒”字的節氣,天氣将由涼爽向寒冷過渡。秋意更濃,你那裡變冷了嗎?
寒露三候
初候鴻雁來賓。鴻雁在白露節氣時已開始南飛,此時是最後一批,古人稱後至者為“賓”。
二候雀入大水為蛤。深秋時節,人們難覓飛雀,但見海邊很多蛤蜊,其貝殼的紋和色與雀相似,便以為飛雀變成了蛤蜊。
三候菊有黃華。“華”即“花”,草木皆因陽氣而開花,唯獨菊花因陰氣而開花,其色正應晚秋土旺之時。
寒露習俗
登 高
寒露往往與我國傳統的重陽節相鄰,所以人們會在這個時候邀約親朋登高遠望,看秋水長天的景色在腳下鋪染開來。
吃花糕
由于天氣漸冷,樹木花草凋零在即,故人們謂此為“辭青”。登高望遠的同時,還要吃花糕,因“高”與“糕”諧音,寓意“步步高升”。
賞 菊
喝菊花酒
此時,絢爛的菊花已開滿遍野,自成秋日裡一片絢爛美景,寒露是全家外出賞菊的好時節。
将菊花加糯米、酒曲釀制成的菊花酒,古稱“長壽酒”,其味清涼甜美,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以上内容來源:新華社微信、人民日報微信等。
跟着唐詩去旅行
嶽麓山·愛晚亭的由來
山行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唐詩大意
沿着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雲深處居然還有人家。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的楓林晚景,秋天的楓葉比那二月的春花還要妖娆豔麗。
嶽麓山上的愛晚亭,與北京的陶然亭、西湖的湖心亭、琅琊山的醉翁亭,并稱為中國四大名亭。2013年,愛晚亭被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那麼,“愛晚亭”這一名字從何而來呢?主要流傳着由袁枚取的和由畢沅取的這兩種說法。據相關學者考證,應該是畢沅取的。
清乾隆年間,嶽麓書院的院長名叫羅典。羅典從小就非常聰明,七歲開始讀書,上學時候就是個學霸,三十歲考中進士,在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當中,又奪得了二甲第一名。
殿試一般分為一甲、二甲、三甲,一甲三名,第一名叫狀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二甲三甲若幹名。二甲第一名,就相當于是第四名。他考上進士之後,開始在河南做考官,主持鄉試,後來,又去了四川做官,官階相當于現在的教育廳廳長。再後來,他母親年齡大了,他便辭官回到老家。辭官之後,他來到嶽麓書院當起了院長。羅典是清代嶽麓書院最著名的院長,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羅典主要負責管理嶽麓書院的講學和景點的建設。他不僅教書認真,而且每年還把自己節省下來的錢用來建設書院,嶽麓八景就是經過他精心打造而成的。為了能夠更好地欣賞嶽麓山上的楓葉,他還在書院的後面、清楓峽一帶開闊的地方,修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紅葉亭”。
後來湖廣總督、曾經的金科狀元畢沅來到嶽麓書院遊覽,羅典院長陪同觀賞。他們來到清楓峽,隻見這裡三面環山,正是觀賞楓葉的好地方。羅典帶着畢沅來到亭子下,隻見亭子琉璃碧瓦,檐角朝上彎曲,有淩空飛舞的姿态。亭子的牌匾上寫着“紅葉亭”三個大字。
看着滿山的楓葉,畢沅腦海中不由地想起了唐代詩人杜牧寫的《山行》。畢沅久久地望着那一片紅得像火的楓葉,異常震撼,喜歡得不得了。畢沅跟羅典說:“古代詩人寫楓葉,不知道羅兄最欣賞哪一首?”
羅典回答說:“回大人,是杜牧的《山行》。”
畢沅說:“我們兄弟倆想到一塊去了啊。古代詩人雖然寫楓葉的極多,但大多有傷春悲秋之感,唯有杜牧是帶着滿心的歡喜來寫楓葉的,實在是難得啊!你看他是多麼熱愛人生和大自然。為了這美麗的楓葉,他要停下馬車來,好好地欣賞一番才行。”
畢沅接着又歎了一口氣,說:“你我以前都在翰林院做事,一晃幾十年過去了,你我都已年過半百,但我們仍然熱愛這晚年的時光,不如我們取杜牧《山行》詩中的‘愛晚’二字作為亭名,羅兄以為如何?”
羅典聽完之後,面露慚愧,說:“畢大人說得太對了,愚兄以‘紅葉’來命名,實在是有點俗氣,這愛晚二字的确很好。感謝畢大人賜名,恐怕這‘愛晚’二字要流傳千古了。”
從此,嶽麓山的紅葉亭正式更名為愛晚亭。
深秋季節賞楓葉
帶上孩子,跟着唐詩去旅行
作者簡介
周慕白,作家、青年學者,畢業于安徽師範大學曆史系,專注于唐宋史研究,愛詩詞、愛旅行。出版作品有《唐朝詩人那些事兒》(1、2)、《曆史總是這樣殘忍》《詞賦時代》以及《詞解蘇轼》等。
2018我們同在一行字之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