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比較多,秋季較少。
螢火蟲又名夜光、景天、如熠耀、夜照、流螢、宵燭、耀夜等,屬鞘翅目螢科,是一種小型甲蟲,因其尾部能發出螢光,故名為螢火蟲。這種尾部能發光的昆蟲,約有近2000種,我國較常見的有黑螢、姬紅螢、窗胸螢等幾種。
分布于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夜間要發光,可分為水生類和陸生類兩種。體型小至中型,長而扁平,體壁與鞘翅柔軟。前胸背闆平坦,常蓋住頭部。眼半圓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至8節,末端下方有發光器,體内的熒光素和熒光素酶反應後生成的黃綠色熒光。
螢火蟲的發光器内有一種發光細胞,發光細胞内有一種含鱗的化學物質,稱為螢光素。當螢火素遇到就會發生化學反應,從而産生光芒。不同的螢火蟲光芒持續的時間不同,有的不到一秒鐘,有的可以維持好幾分鐘。
螢火蟲夜間活動,卵、幼蟲和蛹也往往能發光,成蟲發光有引誘異性的作用。幼蟲捕食蝸牛和小昆蟲,喜栖于潮濕溫暖草木繁盛的地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