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現在我們高唱的“在咆哮”的黃河,在120萬年前,隻是一條弱小可憐又無助的小溪流嗎?
其實黃河這一百多萬年的壯大,是有迹可循的。
先是因為西高東低的地勢,固定住了黃河從西往東的流向,接着黃河收服了幾條小河流,又在黃土高原“順手牽羊”卷走了人家的泥沙,最後滾滾流進海裡。
▲ 黃河(圖源網絡)
我們今天老說黃河“一碗河水半碗沙”,其實這沙就是黃土高原來的。
正是這重重積攢的泥沙,塑造了下遊肥沃的平原。也正是這片土壤中,長出了最茁壯的文化種子。
今天被稱為“黃金有價鈞無價”的鈞瓷,就是這顆種子長出的一根枝桠。
鈞瓷作為中國古代五大名瓷之首,你可能想象不到它有多高貴冷豔。
▲(上)明初 鈞窯玫瑰紫釉仰鐘式花盆
(下)宋代 鈞窯玫瑰紫釉渣鬥式花盆
以前的皇帝占有欲作祟,隻允許鈞瓷禦用,拒絕民間收藏,傲嬌的乾隆還專門為鈞瓷題過詩。
這種高貴也延續到今天,鈞瓷的制作技藝成為了一項非遺。
孔相卿作為非遺傳承人,已經在鈞瓷燒制這條路上走了40餘年了。
15歲那年,孔相卿學制瓷工藝的時候,應該沒想到十幾年後,自己能成為鈞瓷大師。
那時,他隻是覺得,泥巴對他有天然吸引力。
▲ 孔相卿:孔家鈞窯傳人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鈞瓷燒制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不僅是孔相卿,他所在的河南神垕(hòu)鎮,也是“玩泥巴”玩得最登峰造極的一個地方。
有多登峰造極呢?有首明清時期流傳至今的歌謠:
“進入神垕山,七裡長街觀,七十二座窯,煙火遮住天,客商遍地走,日進鬥金錢。”
簡單來說就是,這裡有72座窯,市場大,賺錢多。
事實是,72座窯可能都說少了,神垕鎮作為中國鈞瓷之都,連街頭牆面和路燈基座都是鈞瓷制成,說是三步一窯都不為過。
▲ 神垕鎮(圖源網絡)
孔相卿就出生在神垕鎮的一個鈞瓷世家,在祖祖輩輩耳濡目染之下,他22歲燒出的高仿鈞瓷已經能媲美傳世真品了。
我們幾位編輯心想,這都不是老天爺賞飯吃,這得是老天爺追着喂飯吃了。
但說孔相卿隻靠天賦,那就太過片面了。
我們常說鈞瓷獨特在它的偶然之美,為什麼偶然呢?
瓷器在燒制過程中,時間、溫度、冷卻速度不同,都會使鈞瓷産生不同的窯變效果,也許最後成品是一器一色,或是一器多色,誰也說不準,就像開盲盒,白裡透青,青裡藏紫,紫裡泛紅,所以說“入窯一色,出窯萬彩”一點也不誇張。
但也因為這種沒有規律的窯變,導緻了行業内“十窯九不成”的現象,鈞瓷燒成的成功率極低。
古代甚至認為,燒鈞瓷就是“靠天吃飯”的一件事,還會特地祭拜“窯神”,祈求燒制順利。
▲ 窯變現象(圖源網絡)
“鈞窯原來我們講三分做七分燒,為什麼這樣講?因為鈞窯你所有的工序做完了,一燒它沒成色,就是前功盡棄,所以它燒成難度非常大。”
孔相卿沒被難倒,既然窯變沒有規律,那他就用實驗去摸出規律。
在93年孔家鈞窯建立初期,孔相卿創造了鈞瓷的液化氣窯爐,以燒壞40爐為代價,做破壞性試驗。
在那個年代,燒壞40個窯,除了資金上的困難以外,看着工人辛苦地燒制後,再一窯一窯敲碎它們時,心理的坎也很難跨越。
但也正是因為這一試驗的成功,孔家摸清了鈞瓷燒制的升溫曲線和燒成規律。
▲ 窯爐(圖源網絡)
在以前,鈞瓷的燒成要經曆三個階段,前期氧化焰,排出部分有害成分,中期是還原焰,後期是防止氧化的保色階段。
關鍵是前中後期裡,什麼時候進入下一個階段,誰也說不清,把握不好燒出來的瓷就會變黑、變白,反正不會是你想要的顔色。
而孔相卿改進了窯爐,找到了每個階段過渡的溫度點,同時把燒制步驟細分成“淨色期”、“還原期”、“成色期”、“保色期”,讓每個工匠能輕易讀懂,同時也把孔家鈞窯推到了一個新高度。
找到了鈞瓷産業崛起的方向後,孔相卿開始專注于作品。
這幾年,他首先是創作了《偉人尊》(先來個眼力考驗,“偉人”到底在哪裡?)。
▲ 孔相卿《偉人尊》
其實這件作品是用空間投影的方式,把偉人的側臉映射到牆上,神奇地給人一種偉人正在微笑的感覺。
“很多主席的雕像都是具象的,抽象的作品很少,我們想換一種形式去表現主席的偉大形象。”
▲ 孔相卿《偉人尊》
瓶頸部分專門鍍了金,又把瓶身做成高貴的紫色,預示着偉人思想照耀四方、永甯安康。
當我看清投影的輪廓時,内心不可謂不震撼。
還有一件孔相卿自己印象深刻的作品——《星耀東方》,靈感來源于95年新疆出土的五星織錦文物。
自古有種“五星出東方利中國”的說法,孔相卿根據這個典故,創作了《星耀東方》,預示着國家的繁榮昌盛。
▲ 孔相卿《星耀東方》
說到《星耀東方》這件作品,孔相卿的語氣稍稍有些激動起來。
他認為把五千年的中華文化積澱融入到鈞瓷創作中,并且在燒制時堅持用原礦入釉,這才是鈞瓷的“本”。
“鈞窯藝術,什麼叫本?什麼叫根啊?什麼叫創新?它的本和根是你中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它裡邊要閃動着文化的元素和符号在裡面。
我們說固本,一定要是還原焰、自然窯變,這是本;而創新,我們可以從工藝、從形上,我們有時代的契機。”
為了抓住時代的契機,孔家鈞窯也抱着開放的心态,進駐了抖音電商。
孔相卿看得很通透,現在傳統銷售品和十年前不同了,市場規模小,門店成本又高,如果要通過一種簡單的方式讓公衆了解鈞瓷,抖音電商應該是最快的,孔老師笑着說了一個可愛的比喻,“才能插上産業騰飛的翅膀”。
有人說過,視頻的英文“video”,來源于拉丁語,在那個語境裡是“我看見”的意思,而抖音也一直在遵循這個詞彙的本意。
“高處不勝寒”,當一門手藝成為絕學,隻有伶仃幾個人熱愛它,又有什麼用呢?
它更需要被看見,更需要補充新的養分。
所以抖音電商在去年就開啟了“看見手藝計劃”,通過傭金優惠、官方培訓、流量扶持等舉措,幫助非遺手藝人打開新模式。去年,抖音電商上傳統工藝銷售額幾乎每個月都在翻倍。
10月20日,抖音電商又在神垕鎮所在的河南禹州舉辦了看見手藝計劃“黃河流域非遺守護人”活動,把黃河流域的非遺文化攤開在大衆面前,既是保護,也是助力。
▲ “黃河流域非遺守護人”活動
在這個活動裡,抖音電商會為手藝人提供指導和培訓,讓他們更好地适應新的銷售模式,幫助開發文創産品,拓展聯名合作,發揮平台流量優勢,讓手藝人們站在聚光燈下,被更多人看見。
據統計,截至目前,黃河流域周邊的手藝人中,有4950人通過抖音電商獲得了收入,其中527位月入過萬,更有262位月入已經超過10萬。
“作為傳統的非遺項目,一些傳承千年的記憶能在我們當代發揚光大,對一個傳承人來講,是個榮耀的事兒,因為最好的傳承是發展。”
▲ 孔相卿和孔家鈞窯
抖音号@孔家鈞窯、@孔家鈞瓷已經安排上了,從他們日常發布的短視頻裡,我們能看到一件鈞瓷的制作過程,從一把泥到轉盤上漸漸成型的容器,手指在上面拿捏着,稍微輕點重點都不行,把握得剛剛好,這團泥巴才能“活起來”。
網友也在評論裡開啟“誇誇”模式:鈞瓷界“黃埔鈞校”、先鋒隊、領頭窯……
▲ 鈞瓷制作技藝
走進 @孔家鈞窯 的抖音小店,能看到價格達百萬的鈞瓷,也有一些較為平價的器物。
兼顧收藏價值的同時,又拉近了非遺和普通人的距離。
你有沒有過同樣的時刻?當看到一件工藝精美的瓷器,總覺得它應該擺在收藏家的櫃子裡,應該在某個博物館裡,但就是不應該出現在我家裡。
孔家鈞窯現在做的事,改變了這種情況。
在我們問到入駐抖音電商後産生的創收後,孔老師坦然地說,今年3月31日才算是真正啟動,目前處于一個培育業态的階段,但直播間的流量确實肉眼可見地增長了很多。
孔老師認同,這是一個長期的收益。相信在未來一年,銷售上會取得很好的成績。
▲ 孔家鈞窯 “見山”茶器
随着孔家鈞窯進駐抖音,傳統的鈞瓷藝術也有了更多和年輕人相遇的機會,渠道一打開,年輕人會驚歎于鈞瓷之美,進而被吸引着去了解關于鈞瓷的制作技藝。
這麼一來,還怕鈞窯的這把火燃燒不下去嗎?
現在孔老師的孩子也已經開始學習鈞瓷技藝,孔老師也聊了聊他對孩子的期望:
“希望他們能沉下心去做事。因為這個時代它有點瘋狂,很多時候人缺乏一種執着的堅守,有好多人急功近利,太浮躁了。”
一把遊戲半個小時,一集電視劇兩個小時,而一件鈞瓷的制作周期需要20天左右。
這個時代實在太快了,似乎邁得慢一步,就要落後,因此這種堅守顯得難能可貴。傳承人的路還很長,責任也還很重。
▼
一種值得傳承的文化,不是一詞一句,也絕非一朝一夕。
人們在窯口反複煅燒試煉,才有了鈞瓷呈現出的第一抹窯變銅紅;源源不斷的支流補給,才壯大成了黃河如今的氣象萬千。
▲ 燒窯(圖源網絡)
孔相卿現在依然在不斷創作新的作品,他在追求理想中的極緻,所以他一直在往前,也把這種追求傳遞給下一個繼承的人。
神垕鎮的窯火,會這麼再燒千秋萬代;而黃河文化,也會浩浩蕩蕩,涓流千家,滋養萬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