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是美國作家凱魯亞克寫的一本小說,另外他還著作有《孤獨的旅人》《地下人》等。此書對美國文學影響很大,出版後曾被印成多國文字全世界發行。《在路上》采用了象征主義的藝術手法,在人物、意象和個性化表達方面帶有非常強的垮掉派文學色彩。
小說中的人物蔑視權威,遠離傳統道德,他們在常人眼裡離經叛道,不受約束,總是試圖在精神上找到出口。這從某個側面表達出當時人們對自我表達和精神自由的渴望。不過,很多年輕人在這條探索新生活方式的道路上付出了代價,由于生活方式的不健康,他們的身體大都帶着病态,眼神迷離。在超越自我的同時,對自己也帶來了一定的損害。
具有正面意義的是,《在路上》體現了一定的反思精神,通過生命個體的探索和對人生的認識深化,作者提出了富有建設性的時代意見,即人隻有在精神上不斷地反叛自己,追求更高的目标,才能最後完成對生命的超越,獲得不會讓自己後悔的人生。提倡這種人生的人的最大特點就是放縱自我,不受任何世俗或偏見的束縛。
在垮掉派那裡,與世界決裂,不受傳統習俗的影響和制約,已成為公認的生活準則。他們的精神追求是脫離庸俗的生活,即便為此付出壞名聲也在所不惜。無視傳統,聽憑本能和個人意志的驅使,做事瘋狂而不顧後果,是他們那一代人身上的特征。在外表上,他們不修邊幅,放蕩不羁,與普通民衆的生活格格不入。以此來襯托自我的與衆不同,體現存在的意義。
《在路上》的寫成時間很短,據作者回憶,當時隻用了3個星期。這部小說絕大部分是自傳性的,結構松散,斷斷續續,描寫一群美國年輕人荒誕不經的生活經曆,反映了戰後美國青年的精神空虛和渾渾噩噩的狀态,被公認為60年代嬉皮士運動和垮掉一代的經典代表作。
凱魯亞克後來結識了詩人艾倫·金斯堡,他們志同道合,一起創作,一起用文學藝術表達自我,二人被認為是美國垮掉一代文化的代表人物。值得一提的是,凱魯亞克的思想影響了中國的一個樂隊,這個樂隊就是痛苦的信仰樂隊,它的很多歌詞和演唱風格都體現了《在路上》這本書的主旨思想。樂隊發行的其中一首歌,就是為了紀念凱魯亞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