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前期,苗族分布的區域向西退縮至今川、黔、湘、鄂連接地帶,集中居住區域則是今湘西、黔東連接地帶。 唐朝至五代十國時期,苗族中與漢族直接接觸較多的部分是分布在今川、黔、湘、鄂連接地帶的部分。唐朝和五代的統治者通過任命當地苗族中的上層分子為羁縻州刺史的方式,對苗族人民進行統治。唐朝時期設置的錦州、溪州、巫州、叙州等,都是苗族的聚居區。這一帶的苗族中的上層分子充當羁縻州刺史。五代十國時期,楚國馬希範有溪、錦等州,仍以溪州彭士愁等為刺史,“立銅柱為界”此時,湘西、黔東一帶的苗族已經進人階級社會,所以唐朝和五代十國的統治者能夠通過苗族内部的統治者們來對苗族人民進行統治。然而,溪、錦等州苗族内部的氏族或村社組織,依舊明顯地存在,所以各羁縻州刺史統轄的是許多氏族或村社。深人西南腹地的那部分苗族,也是随地組成氏族或村社,既受同區域内大民族統治階級的支配,又保持自己本民族村的相對獨立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