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蒙有四義:
1、蒙昧糊塗。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日用不知,百姓之迷蒙,唯佛究盡實相之崇高。” 唐 白居易 《聞庾七左降》詩:“後心诮前意,所見何迷蒙。” 宋 洪邁 《夷堅丁志·巴山蛇》:“食已即飽,心常迷蒙。”;
2、指迷迷糊糊。 許傑 《慘霧》中:“在黑暗中的迷蒙的入睡。”;
3、迷茫,模糊不明。 清 江昉 《疏影》詞:“迷蒙十畝秋陰裡,更悄浸漪漪寒碧。”《新華月報》1961年第9期:“戰争經常處在迷蒙不清的情況中,比其他事物更帶不确實性。”;
4、迷惑蒙騙。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刑名·強奸》:“或于茶酒糕餅中用藥昏迷因而奸污者,雖無恐吓縛制之形,已有計誘迷蒙之實,不謂之強奸得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