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濃意遠淑且真,肌理細膩骨肉勻”這句描寫麗人的美句用來比喻朱泥,真的是再恰當不過啦。------紫砂大師
紫砂和朱泥是大自然饋贈給人們的雙胞胎兄妹,二者同宗同源卻又各表一枝,如果說紫砂似男人般厚重樸實、精光内斂的話,朱泥則似玉女般秀雅甜嬌、嫩巧清靈,它們内涵相通卻又表現各異,審美情趣相差甚遠。朱泥俗稱“紅泥”,也有人稱為“石黃”,産于陶土“嫩泥”礦内,礦形瑣碎,需經手工挑選.周高起《陽羨茗壺系》雲:“石黃泥,出趙莊山,即未觸風日之石骨也,陶之乃變朱砂色.”,因其含鐵量多寡不等,燒成之後變朱砂色、朱砂紫或海棠紅等色. 朱泥是屬于紫砂紅泥中的一種泥,朱泥是紅泥中之精品、因主要成份為紅泥(含鐵量極高)、又産在嫩泥礦之下層、又稱“未觸風曰之石骨”,石骨的意思就是未完全風化的土塊,質堅如頑石,但遇水則自行潰散。 目前朱泥礦是明顯減少了。但有一原則不變,隻要有紅泥,朱泥則不滅。
朱泥壺的韻味來自其不經意間的自性而非刻意的修飾,她的美就好似少女毫不做作的不經意賣萌。這樣說吧:她應該是村頭田野裡正在幹活的“神仙妹妹”,絕不是南京夫子廟裡閑逛的扭腰女人,前者自然羞怯,天生麗質,雖不完美但純真率性;後者惺惺作态,香濃可人,雖表面完美卻膩俗圓滑,同是女人,韻味不同,氣質相差何止千裡。朱泥壺的老味提煉自生活用品的基因傳承,千百年來人們對生活用品的審美選擇逐步沉澱成為她不可割舍的審美内涵,因此,它的姿态多來源于生活用品的原型,在此基礎上經過工手的提煉升華,從而呈現出萬千變化,展示出不同的嬌柔,離開生活這個“老味”不可能做出好的朱泥壺來。
朱泥的質感來源于泥料的提煉及合适的窯燒,二者缺一不可,至于優劣問題就需要相當豐富的經驗來判斷了。養成的效果主要是看“出漿”的速度以及“潤”度。 朱泥壺與紫砂壺有着本質的不同。從成品分析,朱泥壺的結晶度比紫砂紅泥高出許多,燒成收縮率也比紫砂紅泥高出80%以上(朱泥18--27%,紫砂紅泥10--13%)由于收縮率大,使朱泥壺在燒成後壺體表面産生出或多或少的皺折,這些皺折在經久使用後,又隻能看到而手卻感覺不到,所以在玩壺高手中有“無皺不成朱”的說法。
以上是紫砂大師對朱泥的理解,謬誤甚多,因其無标準可循,在此勉強做拟人化的泛泛比喻,隻能算是感悟,期望激發大家的想象,如不恰當各位隻作是飯後瞎扯。說實話,玩壺這麼多年,我深深感到:“紫砂易選,朱泥難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