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肉、醬鹵肉、熏烤肉、發酵肉、火腿腸、培根、香腸、臘腸等。
1、臘肉是指肉經腌制後再經過烘烤(或日光下曝曬)的過程所制成的加工品。臘肉的防腐能力強,能延長保存時間,并增添特有的風味,這是與鹹肉的主要區别。臘肉并非因為在臘月所制,而為臘肉,臘月的臘(là)與臘肉的臘(xī)在古文裡并非同一個字,亦即,臘月的臘是繁體的臘,而臘肉的臘本來就是臘月的臘的簡化字。所以,臘肉之所以稱為臘肉,至于為什麼現在人們都讀là,而不讀xī,除了簡化字的原因使兩個字沒有了區别以外,可能确實跟臘肉一般都在臘月裡制作以待年夜飯之用有關。
2、醬鹵肉制品是原料肉經預煮後,再用香辛料和調味料加水煮制而成。醬鹵肉 制品都是熟肉制品,産品酥軟,風味濃郁,不适于貯藏。醬鹵肉制品是我國典型的民族傳統熟肉制品,其主要特點是産品酥潤,風味濃郁,但有的帶有鹵汁,不易包裝和保藏,适于就地生産,就地供應。幾乎在我國各地均有生産,但由于各地的消費習慣和加工過程中所用的配料、操作技術不同,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風味的多個品種,有的已成為地方名特産,如蘇州醬汁肉、北京月盛齋醬牛肉、河南道口燒雞等。
3、熏烤肉是在烤箱或煙熏爐中烤制,并利用木材、木屑、茶葉、糖等材料不完全燃燒而 産生的熏煙使肉制品增添特有的煙熏風味的一種方法。
4、發酵肉是指在自然或人工控制條件下,利用微生物或酶的發酵作用,使原料肉發生一系列生物化學變化及物理變化,而形成具有特殊風味、色澤和質地以及較長保存期的肉制品。其主要特點是營養豐富、風味獨特、保質期長。通過有益微生物的發酵,引起肉中蛋白質變性和降解,既改善産品質地,也提高了蛋白質的吸收率;微生物發酵及内源酶共同作用,賦予産品獨特的風味;肉中有益微生物可産生乳酸、菌素等代謝産物,降低肉品pH值,發酵的同時還會降低肉品水分含量,這些都将提高産品安全性和延長産品貨架期。
5、火腿腸是深受廣大消費者喜愛的一種肉類加工食品,它是以畜禽肉為主要原料,輔以填充劑(澱粉、植物蛋白粉等),然後再加入調味品(食鹽、糖、酒、味精等)、香辛料(蔥、姜、蒜、豆蔻、砂仁、大料、胡椒等)、品質改良劑(卡拉膠、Vc等)、護色劑、保水劑、防腐劑等物質,采用腌制、斬拌(或乳化)、高溫蒸煮等加工工藝制成,它的特點是肉質細膩、鮮嫩爽口、攜帶方便、食用簡單、保質期長。
6、培根系由英語“Bacon”譯音而來,其原意是煙熏肋條肉(即方肉)或煙熏鹹背脊肉。培根是西式肉制品三大主要品種(火腿、香腸)之一,其風味除帶有适口的鹹味之外,還具有濃郁的煙熏香味。培根外皮油潤呈金黃色,皮質堅硬,用手指彈擊有輕度的“卟卟”聲;瘦肉呈深棕色,質地幹硬,切開後肉色鮮豔。培根又名煙肉(Bacon),是将豬肉經腌熏等加工的豬胸肉,或其他部位的肉熏制而成。煙肉一般被認為是早餐的頭盤,将之切成薄片,放在鍋子裡烤或用油煎。煙肉味道極好,常用作為烹調,煙肉被視為肥胖的主要來源,但因為美國推出了低碳水化合物減肥法,煙肉緻肥的觀點漸漸改變。
7、香腸是一種利用了非常古老的食物生産和肉食保存技術的食物,将動物的肉絞碎成條狀,再灌入腸衣制成的長圓柱體管狀食品。香腸以豬或羊的小腸衣(也有用大腸衣的)灌入調好味的肉料幹制而成。中國的香腸有着悠久的曆史,香腸的類型也有很多,主要分為川味兒香腸和廣味兒香腸。主要的不同處就在于廣味兒是甜的,川味兒是辣的。在以前香腸是每年過年前制作的食品,而現在一年中的任何時候都可以吃到香腸了。但是過年吃自制的香腸已經成為了南方很多地區的習俗,一直保留到了今天。世界上最長的香腸是2008年12月27日,在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廚師用70公斤肉、蒜等配料制成一根392米長的香腸,從而打破世界記錄。
8、臘腸,是指以肉類為原料,切絞成丁,配以輔料,灌入動物腸衣經發酵、成熟幹制成的中國特色肉制品,是中國肉類制品中品種最多的一大類産品。臘腸可分為三大類:生抽腸,又名“白油腸”;老抽腸及鴨或豬肝腸(統稱潤腸)。臘腸為廣東、香港和澳門和南方其他地區常見的食品,是把豬肉放入用豬小腸制成的腸衣,經過壓縮、脫水及曬幹等程序而成。廣東臘腸是其代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