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隐生于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師,應進士試,曆七年不第。後來又斷斷續續考了幾年,最終還是铩羽而歸,史稱“十上不第”。
對當時考試制度、當時朝廷的失望,以及在這樣的情緒下,看見人民辛苦勞作在田間地頭與部分朝廷官員不勞而獲這樣相對立的情景而産生的憤懑,大緻是羅隐作出這首諷喻不勞而獲者的《峰》的原因。
羅隐的詠物詩“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獨具寓意,諷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尋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