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内蒙古最新供熱管理條例

内蒙古最新供熱管理條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6 07:21:24

8月1日的夜晚,内蒙古新巴爾虎左旗(下文簡稱新左旗)的街頭,已經有些涼意。

再過兩個月,就進入供暖季了。這個南側與蒙古國接壤,北側與俄羅斯隔河相望的高寒地區。供暖,是頭等大事。

提到供暖,尹博園小區居民王明(化名)的心懸起來。新左旗在2014年、2017年,分别發生過兩次供暖不足的情況。室内溫度8至10攝氏度,為了禦寒,在家也得穿上厚衣、棉鞋,裹上被子。“真怕了,不希望這種事情再發生。”

新左旗曾有千餘戶居民,像王明一樣在供暖季遭受寒冷侵襲。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供暖不足、居民受凍背後,是政府和熱力企業——義龍公司多年糾紛的結果。

2011年至2012年,政府引進義龍集團投資組建熱力公司,解決當地集中供暖問題。政府在和義龍集團的協議中承諾,供暖項目入戶管網工程由義龍負責,政府無償為義龍配備一億噸煤田。

但一年以後,這些承諾全部泡湯。此後,政、企雙方關系破裂,摩擦不斷。2016年,内蒙古自治區黨委第二巡視組對新巴爾虎左旗進行巡視後提到,“阿木古郎鎮供熱項目決策不慎,多年來在産權關系、工程決算、管理運營上與承包商糾紛不斷。

政、企多年糾紛,讓當地居民在供暖季受凍。從“暖心工程”到“寒心工程” 誰之過?直至今日,關于多項遺留問題,政、企雙方仍在碰撞中,尋求解局之道。

内蒙古最新供熱管理條例(内蒙古新左旗供暖困局)1

被收購的義龍熱力公司。新京報記者趙凱迪 攝

招商引來的供暖企業

臨近供暖季,宋長坤心裡開始打鼓,“聽說熱力公司換了,今年供暖是什麼情況,還是未知數。”

宋長坤今年46歲,住在新左旗“新東方”的住宅樓。這裡的冬季漫長且寒冷,最低溫度常常達到零下40多攝氏度。

嚴寒天氣下供暖不足,是令人難以忍受的。這樣的遭遇,宋長坤經曆過兩次。2014年12月底,氣溫降至零下30攝氏度。宋長坤家中暖氣管仍然是涼的。“在家裡穿着棉衣、棉鞋,還直打哆嗦。”

為了禦寒,他往家裡制備了高能效電暖氣、電熱毯,厚毛毯、厚被子,“那兩月,冷得什麼都幹不了,過得非常辛苦。”當年,在寒冷中掙紮的,除了宋長坤,還有當地上千戶百姓。

2017年,供熱不足的情況再次重演。從那以後,供暖成為當地百姓最關注的問題。

老百姓隻知道,供暖不足是因為政府和熱力公司有矛盾。實際上,兩者自2013年起,便開始有糾紛。

新左旗政府駐地,位于阿木古郎鎮。小鎮的面積約80萬平方米,人口不到兩萬。多年來,鎮子的供暖主要依靠小鍋爐房。“兩三棟樓,配一個鍋爐房。一些供暖設備老化到什麼程度呢?一邊供着暖,一邊得拿電焊焊着,不然就會漏水。”義龍集團的董事長趙忠義介紹。

供熱情況散、亂、差的情況下,2010年底,當地政府官員找到趙忠義,想讓義龍集團在當地投資,建設集中供暖項目。旗政府承諾,如果義龍來投資,旗政府将無償為其配置一億噸煤田。

“阿木古郎鎮供暖,每年需要七萬噸煤。如果我們能得到一億噸煤田,不僅可以滿足供暖,還可以利用剩餘的資源,跟其他大企業搞合作。”趙忠義覺得合适,就同意了。

2011年6月22日,新左旗政府和義龍集團簽署《新巴爾虎左旗阿木古郎鎮集中供熱項目建設協議書》。《協議書》中提到,義龍集團投資9000萬,組建義龍熱力公司,負責阿木古郎鎮規劃區内的供熱。作為補償,新左旗政府負責為義龍集團辦理配置煤田一事,《協議書》明确,無償配置給義龍集團的煤田,位于阿木古郎鎮南五一牧場處,數量是一億噸。

2012年10月1日,集中供暖項目一期工程順利建成,并投入運行。兩台鍋爐經點火、運轉後,熱水通過各個換熱站,被輸送至阿木古郎鎮的居民家中。“一期工程投資1.73億元,供熱面積20餘萬平方米,覆蓋面占全鎮的四分之一。”趙忠義告訴新京報記者,“供熱效果非常好,居民家中的溫度普遍達到28攝氏度左右。”

趙忠義記得,供暖後不久,呼倫貝爾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隊來企業考察。“領導誇我們,建設起點高、質量好,解決了冬季供暖不足的問題。”

當地一名官員告訴新京報記者,當時,市長到義龍熱力公司考察時高興地說,“我在縣一級的供熱企業中,沒有見過你們管理這麼好的。”

第二年,呼倫貝爾市電視台以《義龍熱力暖草原》為題,對集中供暖項目進行了專題報道。報道中,主持人手持溫度測量儀,在居民家中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室外溫度達到零下36.5攝氏度的情況下,居民室内保持在29.3攝氏度左右。

一名接受采訪的居民,對義龍熱力公司表達了感謝,“外面是冬天,屋裡是夏天,非常享受。”新左旗住建局局長馬風華也稱贊義龍供熱項目,“高标準設計,高标準施工,反響特别好。”

億噸煤田成泡影

起初,政府和企業之間合作順暢,項目推進也比較順利,但這種“蜜月關系”維持不到兩年,便匆匆結束。

“之前我們算賬,咋算咋合适。現在想想,政府給我們畫了一張大餅。”提及協議中“億噸煤田”一事,義龍熱力公司負責人烏海民說。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最初,在為義龍公司協調煤炭一事上,政府曾積極奔走過。

記者獲取的相關文件顯示,2011年11月4日,旗政府向呼倫貝爾市政府發出請示稱,新左旗供熱用煤的運輸距離較遠,供熱成本高,加之旗财政實力較弱,對企業扶持能力有限,“急需通過為企業配備煤炭資源等方式,解決當前熱力建設及今後運營補貼問題。”新左旗政府請示市政府,在五一牧場(新左旗轄區内)的煤田内,為義龍集團配備2億噸煤,并為新左旗預留2億噸煤,以保障今後的民生工程及招商引資。

不久,上述請示被呼倫貝爾市政府辦公廳,轉批至市發改委、國土資源局和經信委等三個部門。2011年11月17日至12月8日,三個部門陸續對此事進行了答複。

市發改委、國土資源局均表示,将積極支持配煤一事。市經信委則提出意見稱,“按照目前自治區煤炭配置條件,供熱項目不符合配置要求。”市經信委建議,義龍集團聯合其他業主向自治區申報,并說明新左旗供熱企業的實際情況,以尋求上級支持。

到了2013年初,新左旗領導班子發生調整。趙忠義告訴新京報記者,此後,“億噸煤田”沒了下文,逐漸成了曆史遺留問題。新左旗住建局局長馬風華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解釋,因政策有變,上級部門認為供熱項目不符合配置條件,配煤計劃隻能擱淺。

内蒙古最新供熱管理條例(内蒙古新左旗供暖困局)2

義龍熱力公司被偷、強接管網的面積,經統計為384361.48平方米。新京報記者趙凱迪 攝

入戶管線工程被外包

除“億噸煤田”的計劃擱淺外,原本應由義龍公司施工的入戶管線,也被政府外包。

此前的協議中明确提到,供熱項目的主管線和支管線,由義龍集團負責建設;居民家中的入戶管線,由義龍公司做出預算,開發商審核、付款後,再由義龍集團施工。到2013年,這個工程被外包給其他公司。

新左旗住建局局長馬風華接受媒體采訪時解釋,“部分條款侵害了第三方開發商的權益,政府部門無權強制開發商選擇施工方。開發商覺得義龍公司報價高,不同意由他們來施工建設,旗裡也沒什麼辦法。”

按照此前簽訂的協議,當地的開發商如果想往本小區接入熱力管網,需要由義龍做出預算,開發商審核、付款後,再由義龍公司施工。馬風華提到,開發商覺得義龍報價高,所以不同意其施工。據此,馬風華提出此協議有瑕疵。

對此,一位曾在新左旗任職的官員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說,“那(義龍)報價過高,你政府有審計,你有第三方呀,肯定不是說他報價多少,就給他多少錢。你要給企業一個合理的利潤空間,怎麼把它合理化?這是操作合同中要解決的問題,不能因此(義龍報價過高)來否認這個合同。

本該由義龍公司施工的入戶管線被外包後,政府未經其同意,便将外包的管網與義龍的供熱管網打通。鑒于這些管網未經驗收合格,義龍拒絕向其供熱。

“在這種情況下,政府相關領導帶人強行打開了閥門。”義龍熱力公司負責人烏海民回憶,2013年10月2日下午,幾名警察帶着他,來到熱力公司二校換熱站。“在現場,新左旗副旗長劉樹森,讓幾個不明身份的人,強行打開供熱閥門。”當天,醫院換熱站、分公司換熱站的供熱閥門,也被強行打開。

之後,強接、偷接管線的情況愈演愈烈。2014年9月15日淩晨,義龍熱力公司在巡查時發現,有人用電焊機,将義龍公司的供熱主管網切開,想往小區裡偷接熱力管網。

當年的9月15日到9月28日,管網一直沒有焊接,“近3000多噸的軟化水白白流盡,我們向政府彙報了,也報了警,但破壞管網的人沒得到懲罰,政府部門也一直沒有給處理意見。”距離供暖還有兩天時,義龍熱力公司的維修隊,才将被割開的管網焊接上。

2019年7月25日,再次提起此事,趙忠義仍然很憤怒,“政府哪能派警察去強制供暖?這不是把市場弄亂了嗎?你政府都這麼做,老百姓不是更亂了嗎?有很多取暖戶,到現在為止都沒有交過取暖費,都是強接、偷接。”趙忠義說,“作為企業,遇到這種事,我們也隻能跟政府協商,不能撂下不幹,否則什麼都沒了。”

據義龍公司和住建局2017年統計的數據顯示,偷、強接網的面積,共計384361.48平方米,占供熱總面積的51%。

義龍方面提出,政府強接官網,導緻企業無法預估供暖的準确面積,因此無法保障供暖效果。“我本來做了 5 個人的飯,你強行給我加了 10 個人,我還不知道什麼時候加,加在哪一桌了,這樣一來,大家都吃不飽飯。”烏海民說。

此外,烏海民提到,強行接網帶來惡性示範,很多居民因此不再繳費。“這些年熱費應該收一億六千萬,但現在我們隻收到六千萬。”

對于此事,馬風華解釋,無論是強制接網,還是後來的應急接管企業,目的都是保證民生,政府部門的做法無可厚非。

從“暖心工程”到“寒心工程” 誰之過?

政、企多年糾紛,讓當地居民在供暖季受凍。2014年供暖季,因溫度不達标,新左旗千餘戶居民遭受寒冷侵襲。

2014年12月25日,此事被央視曝光。央視的報道顯示,居民室溫普遍在8至12攝氏度之間,為了禦寒,他們在家中也得穿上棉衣、棉鞋,戴上厚帽子。

從呼倫貝爾電視台的《義龍熱力暖草原》,到央視的《供暖不足 幾千戶居民寒冷中過冬》,兩年間,居民的室溫從29.3攝氏度降到8攝氏度。視頻中,T恤換成了厚厚的棉衣,憤怒的指責取代了誇贊。

新左旗副旗長劉樹森接受采訪時提到,造成新左旗大面積供暖不足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老舊樓房供熱管損壞嚴重。“另一個,就是供熱企業因為資金困難、管理不到位,沒有盡到供熱的社會責任。”

趙忠義對此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此事是由于政府違約造成的。“億噸煤田”補貼落空後,供熱公司不得不借款維持運轉,因此,企業出現長期高負債運行的情況。義龍公司的财務負責人劉國柱說,2013年,義龍熱力公司各項支出為2358萬元,收入為834萬元,虧損1524萬。“熱力行業一次性投資大,又是民生項目,因此,企業每年都在虧損。”劉國柱告訴新京報記者。

2014年12月28日,供熱不足的問題發生後,呼倫貝爾市政府主要領導,在新左旗主持召開了協調會。參會者有供熱排查事故工作組、市委工作組、新左旗相關領導及義龍熱力公司相關負責人。

在會上,趙忠義同樣提到了資金問題。他說,當初經過政府招商引資,義龍集團想盡一切辦法,把熱力公司建成。“現在企業背上9800多萬的高息貸款,扛着這麼大的包袱,堅持将近三年,運行十分困難。”

另一方面,趙忠義提到,由于政府組織強行接網,熱力公司無法确切掌握供熱面積,導緻供熱不足的情況出現。

新左旗供暖不足的問題被曝光後,2014年至2017年,經過呼倫貝爾市相關領導的協調,新左旗政府分别向義龍熱力撥款4000萬、4000萬、4100萬、6000萬元,共計1.81億元。

但2017年供暖季,義龍熱力公司兩台鍋爐出現故障,供熱延遲、熱力不足的問題再次出現。2017年11月20日,當地網友發布消息說,本該在9月末供暖的新左旗,推遲到11月1日才供暖,供熱效果也不好,居民室溫很低,約15攝氏度左右。“直至今日,老百姓不能理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無奈并忍無可忍的情況下,自發聚集到政府尋求答案和解決辦法。”

當地一名居民也告訴新京報記者,2014年央視曝光後,當地的供暖效果一直很好,到了2017年,有個别小區出現了供熱不足的情況。

趙忠義說,2017年11月19日,旗裡領導曾找他開會商議此事,他提出會争取在11月24日完成維修,實現供暖正常。

但在約定時間到來的前一天,新左旗政府突然對義龍熱力公司,進行了應急接管。政府的《告知書》中提出,義龍公司無法保障供暖,已經嚴重影響到公衆利益,經多次協調、督促後仍無法保障正常供暖,遂依據相關條例,對供熱設施進行應急接管。

内蒙古最新供熱管理條例(内蒙古新左旗供暖困局)3

2017年被砸後,弘吉剌賓館荒廢至今。新京報記者趙凱迪 攝

遲遲未出的第三方審計結果

政府的反複,讓趙忠義琢磨不透,早在2009年,他就有過這種感覺。

2009年,政府為了迎接相關會議,提議讓趙忠義先代建一座賓館,之後,再由旗政府回購。

賓館一年後竣工。“政府用了一段時間,以資金不足為由,交接給我們。”趙忠義說,之後,賓館成為政府指定接待單位,“10 個月經營期内,政府招待費用花了 800 萬,至今還欠200 多萬沒給。”

之後,到2017年5月10日,回購一事再次被提起。義龍集團和旗政府簽署回購協議,并按照政府要求,将賓館經營管理權委托給呼倫貝爾一家旅遊投資公司。

“委托協議簽訂後,賓館被接管,但政府一直沒給我們回購款。”趙忠義說,在政府接管其間——2017年11月,賓館莫名其妙被砸,經評估,損失達3400多萬元。

警方偵查後告訴趙忠義,賓館是在2017年9月份至11月間,被40餘名中小學生砸的。對此,趙忠義不信服。

新京報記者就此事采訪新左旗相關領導,但未獲回應。時任公安局局長則以調任為由,拒絕了記者采訪。

通過與新左旗政府兩次合作,趙忠義深感“不痛快”,“你說他們咋想的?”

2018年11月,呼倫貝爾市組織一次座談會。新京報記者獲取的上述會議紀要顯示,新左旗委政府表示,“要新官理好舊賬”,主動維護好民營企業的利益。在“億噸煤田”落空及管網被偷、強接384361.48平方米的問題上,雙方議定,立即委托有關專家和專業人士,提供解決方案。

作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雙方先是協商了收購事宜。2019年1月18日,新巴爾虎左旗國有資産投資運營優先公司(新左旗國資公司)和義龍熱力公司簽訂協議,“新左旗國資公司預付1.2億元,購買億龍熱力公司全部熱力設備等資産。最終價格,以評估公司的評估價為準,多退少補。政府和供熱公司之間的遺留問題,經過逐項審計,通過友好協商全部解決後,辦理産權變更手續。”

但在審計、估值過程中,趙忠義覺得當地政府反複無常。“座談會溝通的好好的,定好要共同委托第三方來審計,結果政府百般刁難,拖延審計節奏。”趙忠義說,政府提出的條件極為苛刻,“在有施工圖紙的基礎上,還要求把廠房的地面挖開,看看混凝土打了多厚。”

2019 年 4月 8 日,參與審計工作的上海某造價咨詢公司,曾因條件苛刻,拒絕參與建設工程的造價咨詢。烏海民告訴新京報記者,至今,審計結果還沒出爐。

6月30日,義龍熱力公司将資産進行移交。趙忠義提到,1.2億元是2015年人力公司經審計的估值。後來,公司又添加了一台鍋爐,庫房還有大量管材,這些包括在1.2億中。于是,義龍熱力公司留下兩名工作人員看護這些物品。

2019年7月29日,審計未出結果、遺留問題未得到解決之際,義龍熱力公司兩名留守人員,被人趕了出來,其中一人提出,要進去拿藥物才被放行。公司大門處,有兩名男子看守。“沒有交接完,為什麼不讓我們進了?”義龍公司工作人員問。“政府怎麼安排,我們就怎麼執行。”守門的男子回答。

7月31日,新京報記者前往新左旗政府,與分管住建領域的副旗長見面。其婉拒了記者采訪,稱政府和義龍公司之間的問題,正在妥善協商解決。

一位曾在新左旗任職的官員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提到,其在新左旗擔任領導時,跟義龍集團合作“還是非常順利的”,他說,他沒有料到,義龍和政府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我覺得雙方還都應該理性對待這件事,政府、企業雙方,應該正确對待矛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不是解決問題的态度。”

新京報記者 趙凱迪 内蒙古新巴爾虎左旗報道

編輯 曹林華 校對 何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