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西安美麗鄉村建設進程

西安美麗鄉村建設進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28 22:56:34

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近年來,西安市準确把握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内涵,聚焦農業增效、農村宜居、農民增收,統籌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紮實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以“四個轉變”聚力打造農村人宜居、城裡人向往的“宜居宜業和美花園鄉村”,着力消除城鄉環境差距,暢通城鄉經濟循環,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


西安美麗鄉村建設進程(陝西省西安市以)1


長安區五台街道石砭峪新村。

由“千村一面”向“一村一韻”轉變

西安市充分發揮規劃引領作用,堅持規劃建設一盤棋取向,把規劃視為“花園鄉村”建設的先手棋、施工圖。強化頂層設計,整體謀劃推進。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部署、推動,出台《西安市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方案》,科學編制村容村貌、環境衛生、基礎建設、清潔田園、管護機制等“6大工程、22項行動”專項規劃,頒布西安市“花園鄉村”建設标準,明确5大類26條指标要求,系統化、高标準推進。立足市情實際,有序分級推進。把握好整治力度、建設程度、推進速度與财力承受度、農民接受度的關系,按照全市域推進“清潔鄉村”,聚焦農村“三大革命”推進重點村基礎設施達标,建設“花園鄉村”三個層級,梯次推進,從2022年開始,每年建設“花園鄉村”100個。突出地域特色,分類施策推進。以秦嶺北麓為重點,依托人文曆史、畫鄉文化、秦嶺山水打造“千年古都·美好長安”“詩畫鄠邑·品質新區”“綠色藍田·幸福家園”等一村一韻各具特色的“花園鄉村”。創新實施“駐街道鄉村規劃師”制度,2022年市級配備駐鎮(街)專職規劃師100名,覆蓋率達79.4%,長安區、臨潼區聘請專職規劃師全域修編新編村莊規劃179個、144個,做到“心中有藍圖、手中有規劃、發展有方向”。

西安美麗鄉村建設進程(陝西省西安市以)2


遊客在臨潼區穆寨街道西嶽村美麗鄉村片區感受田園生活。

由單獨村莊的創建向區域一體建設轉變

西安市以“整”為抓手、打基礎,以“治”糾亂象、樹形象,注重“整”“治”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

整合力量。堅決貫徹“五級書記抓人居”的要求,建立市級強化統籌協調、縣級加強資源整合、鎮村具體實施的三級落實機制。農業農村、住建、發改、婦聯等部門聯手推動,率先提出美麗村莊片區化建設概念,多村統一規劃,區域一體建設,串珠成鍊、連片成景,建成長安區“太乙長安道”、藍田縣“田園湯苑”等美麗村莊片區15個、花園鄉村175個、美麗村莊657個、美麗庭院9萬餘戶,打造秦嶺北麓沿線“花園鄉村”景觀帶。

整合資金。積極探索建立财政獎補、幫扶單位争取、受益群體自籌、農村集體經濟補充及鄉賢社會力量支持相結合的多元化投入機制,着力構建政府、市場、村集體、村民等多方共建共享格局。2021年以來,财政累計投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38.94億元,其中:争取中省補助2.0億元、市級投入5.35億元、區縣投入31.59億元。各區縣(開發區)積極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高新區成立鄉村振興公司,探索出“以企促村、以村促企、互促共赢”村企聯動機制,投入資金2.0億元,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8.0億元,長安區累計投入獎補資金1.51億元,撬動社會資本10億元。

以“治”糾亂象、樹形象。實施環境衛生提升工程,全市村莊清潔實現行政村全覆蓋,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自然村占比達91.7%,生活污水治理率達50.2%。統籌村史文化、景觀風貌、設施建設,整合優勢資源,推動實施區域品牌戰略,為“整”鞏固成果。灞橋區成功創建“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長安區長安大道榮獲全國美麗鄉村路稱号、全域建設花園鄉村入選全省首批鄉村振興典型案例;高新區“秦嶺八村”成為全省典範;鄠邑區建成八号公路沿線生态旅遊體驗區,片區整治成效被中省媒體多次報道。

西安美麗鄉村建設進程(陝西省西安市以)3


鄠邑區石井街道栗峪口村。

由“美麗村莊”向“美麗經濟”轉變

西安市充分發揮中心城市區位優勢,依托“花園鄉村”助推“美麗經濟”,大力發展鄉村休閑旅遊、康養産業、民宿經濟、運動健康、房車帳篷營地等新業态,加快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促進農民緻富、增收,為“花園鄉村”注入新動能。

農業景觀化,發展新産業。實施“産業更新、田園更新”行動,将鄉村美向田園美拓展,建設農田景觀,建成藍田“峪口荞麥花海”,長安“神禾源萬畝糧倉”、鄠邑“曲水稻鄉”等7個農業景區,累計接待鄉村旅遊276.5萬人次,收入5040萬元,打造“生産、生活、生态”多樣融合的綜合産業體系,推動一産“接二連三”。聚集“産、研、展、銷”元素,瞄準線上、線下兩個渠道,在傳統品牌基礎上,打造名特新優、特質農品新品牌67個,以鄉村顔值帶動農産品銷售。

農村景區化,打造新業态。依托花園鄉村,對标城市需求側,打造關中環線民宿集群、休閑旅遊康養度假區等新經濟聚集區。推出“近郊遊 深度遊”“體驗遊 生态遊”等精品旅遊線路50多條,建成長安五台、藍田峪口、臨潼穆柯寨等美麗鄉村旅遊地92個;建成等級民宿234家,打造精品民宿42家,帶動旅遊綜合消費超過500億元,推進鄉村經濟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成為推動“花園鄉村”建設的有生力量。

收入多元化,壯大新經濟。利用“美麗”資源,吸引人才返鄉、吸收社會投資,培育融合壯大集體經濟,吸收返鄉創業青年1100名,創辦領辦經濟體443個,吸收引進多元化資金2.79億元,創造農村就業崗位2475個,農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享受“花園鄉村”建設紅利。長安區23個村集體經濟收益超過50萬元,灤鎮街道上王村戶均收入達15萬元;藍田縣湯峪鎮塘子村入選第四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鄠邑區胡家莊村“村企共生共融”鄉村建設模式榮獲“全國鄉村綜合治理示範村”。

西安美麗鄉村建設進程(陝西省西安市以)4


藍田縣九間房鎮千畝荞麥花海。

由“一時美”向“長久美”轉變

西安市堅持先建機制、後建工程,建管用并重,深入推進有制度、有标準、有隊伍、有經費、有監督“五有”長效管護機制建設,實行常态化督查推進,正向激勵和反向約束并重,破解美麗鄉村“幹部幹、群衆看”局面。

健全互評監督機制。全市推廣“網格化管理”“民主評議”“星級評定”“投訴舉報”等制度,探索形成了“小組長、巷道長、河長、村長、路長”“五長合一”機制,發揮好村級組織作用,構建“花園鄉村”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民事民享的協商機制,鼓勵村民投工投勞。

強化考核激勵機制。實行督查暗訪、媒體曝光、評估通報“三個常态化”,開展“紅黑榜”、擂台賽、百日行動,倒逼責任落實,形成了領導帶動、部門聯動、群衆主動的“比學趕幫超”工作局面。

突出文化引領作用。注重挖掘弘揚優秀傳統民風民俗和農耕文化,全市村規民約制修訂實現行政村全覆蓋,共建成各類村史館(文化廣場)123個;推行“積分制”管理,用制度約束鄉風,充分調動村民共建“花園鄉村”的積極性。先後形成了閻良區數字鄉村治理、臨潼區鄉村德治、高新區村企聯治、長安區街長制、藍田縣網格化管理、鄠邑區“三員”共治等一批好做法、好典型,實現了農民群衆由“要我變”向“我要變”轉變。

“一村一落皆美景,花園鄉村入畫來。”西安市正在用詩畫、生态、綠色奮力繪制“花園鄉村”的美麗畫卷,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中國式農業現代化探索新路徑。

來源:中國農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