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讀書技巧:讀書“三功”

讀書技巧:讀書“三功”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06 06:54:04

  一曰“誦”。文字是意象符号,單用眼看難以“意象全出”。誦把死文字變成活音調,創造出一種進入佳境的氛圍和契機。誦把眼、口、耳、腦諸感官都調動起來,其感受自然比“看一下”更為深刻。當我們誦着“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佳句時,仿佛看到了靜谧的松林、斑駁的月影,聽得潺潺的泉聲,嗅到醉人的松香,進而就會感受到詩人那種遠離塵世閑适自得的情趣。誦讀的過程,是一個細細品味、慢慢咀嚼、漸漸消化、默默吸收的過程。在思而不得其解的時候,反複誦讀幾遍,其意便能了然于心。對美文佳句低吟長詠,會覺齒頰留芳,久之,便潛移默化而為寫作的靈氣。

  二曰“疑”。讀書是一種融進了自己的感知、想象和理解的能動性行為。會讀書者必會生疑。有道是“于無疑處生疑,方是進矣”。疑,可以消除誤解,使真義得以從遮蔽中敞亮起來;疑,可以使思維觸角深入“三昧”,從而逼近作者,産生共鳴。在讀到“在我家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棵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秋夜》)時,一旦用心,你必然會生疑:講究精練的魯迅為什麼要用這單調重複的語言形式呢?這和《社戲》裡寫“我”早年看戲,感到索然寡味卻又焦躁不安地等待小叫天出場的那一段類乎羅唆的描寫,是否有異曲同工之妙?反複追問探究,你定能參悟作者利用“繁筆”的語言張力表達孤獨、寂寥的情緒,并使欲贊頌的棗樹形象鮮明突出的匠心所在。讀書是一種發現性活動。隻有透過表層文字,對文章的意義作深層次的開拓,才能見人所未見,感人所未感。既 “學以聚之”,又“問以辨之”,才能洞開增知獲趣之門。

  三曰“評”。讀書不是對文章原意的簡單追索或還原,而是一種創造性活動。在深層探索的基礎上,對文章做出理性的判斷,寫出評價性文字,這是閱讀能力的質性表現。我們讀書時,常常徜徉在風光绮麗的世界裡,隻覺得它美,卻說不出它為何美,這說明還停留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必然王國。明白了文章原意之後,再探究一下作者對某一人生體驗的表達底蘊和表達這種底蘊的藝術方式,将感悟到的奧秘轉化為可供交流的語言(文字),就會實現讀書的優化效應。也隻有完成這樣的轉化,才能獲得審美情感的同化、人格氣質的升華和表達能力的提高。古人讀書講究“出入法”。始求所以入,終求所以出。入,則見得親切;出,才讀得透脫。既能“入乎其内”又“出乎其外”,這才是讀書的最高境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