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創作挑戰賽#
對于一位曾經影響過世界曆史走向的政治人物來說,最悲哀的事情不是在他死後不久便被人們遺忘,而是他還活着卻已經被人們遺忘,戈爾巴喬夫便是如此。
在官方通報莫斯科時間8月30日戈爾巴喬夫(1931年-2022年)去世的消息後,朋友圈看到最多的感慨就是“原來之前他還一直活着,我還以為他早就去世了……”
或者準确地說,他早已經被包括俄羅斯人在内的很多人遺忘了。
戈爾巴喬夫生于1931年,我們就從這個年份說起,從這個時間節點再過十年,也就是1941年蘇德戰争爆發的時候,戈爾巴喬夫才10歲,他因此能夠以一個孩童的身份遠離了這場讓蘇聯人死亡2000多萬人的殘酷戰争,這是他的幸運,但同時也為他後來政治生涯的不幸結局埋下了伏筆。
沒有經曆過戰争的洗禮,不僅讓戈爾巴喬夫缺乏對戰争殘酷性的認知,也讓他難以體會勝利果實的來之不易,更無法想象國際大國在政治和戰争博弈中的醜惡且市儈的嘴臉。這些認知對于一個普通人來說自然是一件無所謂的事情,但對一個可能影響人類命運的大國領導人來說,沒有經曆過血與火的洗禮,再美好的善意,也終将成為天真的無知。
同樣是1931年這個年份,讓戈爾巴喬夫比他的前任勃涅日列夫(1906年-1982年)小了25歲,比他的前前任赫魯曉夫(1894年—1971年)小了整整37歲,年齡上的鴻溝自然會拉大認知上的差距,小到生活習慣和個人喜好,大到對國家和國際局勢的判斷,最重要的是戈爾巴喬夫的前兩任都曾以軍人的身份親身參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赫魯曉夫在衛國戰争期間,先後擔任西南方面軍政治委員(1941年)、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政治委員(1942年)和第一烏克蘭方面軍軍事委員會委員(1943年),期間不僅在德國人的炮火下經受住了生死考驗,更是和朱可夫、葉廖緬科等軍隊領導結下深厚的戰友情,但與此同時,赫魯曉夫個人也承受了巨大的犧牲,他的兒子作為蘇聯飛行員也犧牲在了這場戰争中,身後事還成為政治鬥争的犧牲品。
同樣,勃涅日列夫同樣也當兵入伍參與到了衛國戰争中,1941年勃涅日列夫任南方方面軍政治部第一副主任,旅政委,1942年在第18集團軍任政治部主任,10 月獲上校軍銜。1944年獲少将軍銜。1945年,任烏克蘭第四方面軍政治部主任。
血與火,犧牲與代價,不僅會讓一個人悲傷,也會讓一個人成長,當然,這兩位經曆過戰争洗禮的政治人物本身也有各自的問題,執政期間也都出現了很多局限和錯判,但毫無疑問他們是很難相信另一個世界大國會毫無保留的幫助自己的國家的,歸根結底,國與國之間的關系是利益之争,這些事情他們心裡門清,不是那麼好忽悠的,或者說,在見識過二戰戰火如何點燃和蔓延的他們,對西方大國的心裡的小算盤有着充分了解。
與勃涅日列夫和赫魯曉夫對西方始終保持警惕态度不同,戈爾巴喬夫毫無疑問成為另一個極端,竟然幻想能夠用善意的表态投入歐美“溫暖”的懷抱,但凡這兩種極端态度相互綜合一下,世界曆史的走向或許就會被改寫。
國與國,雖然是建立在利益之争的基礎上的,但也不是不能夠合作,隻要有利于彼此的發展,就可以坐下來談一談,合作合作,既要做好最壞的準備,也要做好最積極的應對。
但現實總是比想象骨感太多,一場蘇德戰争(1941年-1945年),讓蘇聯犧牲掉了大量年輕人口,這幾乎是整整兩代年輕人的生命,這一切又似乎是命中注定。
2022.08.31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