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4億4千萬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第一次物種大滅絕又稱奧陶紀大滅絕。
2、在距今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發生地球史上第一次物種滅絕事件,約85%的物種滅亡。古生物學家認為這次物種滅絕是由全球氣候變冷造成的,在大約4.4億年前,撒哈拉所在的陸地曾經位于南極,當陸地彙集在極點附近時,容易造成厚的積冰——奧陶紀正是如此,大片的冰川使洋流和大氣環流變冷,整個地球的溫度下降,冰川鎖住水,海平面降低,原先豐富的沿海生态系統被破壞,導緻85%的物種滅絕。
3、生物大滅絕是指大規模的集群滅絕,生物滅絕又叫生物絕種。整科、整目甚至整綱的生物在很短的時間内徹底消失或僅有極少數存留下來,在集群滅絕過程中,往往是整個分類單元中的所有物種。生物大滅絕标志生物無論在生态系統中的地位如何,都逃不過劫難,而且還經常是很多不同的生物類群一起滅絕,卻總有其它一些類群幸免于難,還有一些類群從此誕生或開始繁盛,大規模的集群滅絕有一定的周期性,大約6200萬年就會發生一次,但集群滅絕對動物的影響最大,而陸生植物的集群滅絕不像動物那樣顯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