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會議

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會議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09 11:20:07

關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會議(辦好我們的節日)1

舞龍是大型傳統節日的重要習俗,用以祈求平安和豐收。史久陽 攝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所共用和共享的時間節點和文化坐标。根據中央文明辦關于開展“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的要求,中國民協每逢傳統節日,都要深入節日傳說起源地流傳地、具有特色節日習俗的鄉村地區,舉辦多姿多彩的節日活動,挖掘、保護和傳承節日習俗風俗。經過十餘年的工作累積,“我們的節日”已經成為中國民協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長項工作和品牌活動。随着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遠景目标的提出和推進實施,“我們的節日”活動也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國民協近日召開專題座談會指出,辦好“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既要秉持學術立場,更要推動節日實踐;既要深入挖掘傳統節日的内涵,更要對接時代生活;既要挖掘節日文化的多樣性,更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不隻是學術話語,更是實踐話語

根據中國民協的工作計劃,今年将啟動課題項目式節日活動研究,在課題調研基礎上繼續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中國民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邱運華指出,節日具有豐富的民俗、儀式和表演等内容,因此“我們的節日”活動的調研課題,其主旨不隻是學術話語,更是實踐話語,它是一個展示性的、可操作性的課題,通過一系列現象的、可見的、能參與的工作讓節日活動更接地氣。

比如,與各省區市民協合作,選取有特色的節日起源地或與重要節日傳說故事相關聯的地點、有代表性的節日民俗傳承地申報的節日活動項目,組織專家團隊拟定3至5個調研課題,計劃用2至3年時間,分别開展深入持續的調研考察,完成全面完整詳盡的考察與課題報告。

在學術層面,複旦大學教授鄭土有表示,調研要深入,切忌走馬觀花,既要利用現有材料,也要發現新的材料,學術成果要體現節日研究理論深度,才能有助于“我們的節日”的活動開展,促進節日民俗在各地的保護與傳承。在實踐層面,北京師範大學教授蕭放認為,“過好‘我們的節日’,不是我們怎麼講的問題,而是我們怎麼帶動的問題。”因此“我們的節日”活動要和社會生活聯動,促進歲時節令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推動文旅融合,“比如節日活動可以結合‘民間文藝之鄉’建設,帶動鄉村建設行動,這也是中國民協的社會服務功能的體現。”

探索新内容,做出時代感

傳統節日的形成,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曆史文化長期積澱凝聚的過程,這個過程自然也就包括了當下社會對節日活動的延續和豐富,人們繼續通過節日去理解生活、理解社會。“立足新發展階段,怎麼進一步做好‘我們的節日’這個品牌活動?一方面,要挖掘和保存傳統節日的深度,另一方面,要做出新意,傳統節日要結合新時代新主題,探索新内容,做出時代感。”邱運華表示。

過去5年,中國民協共組織“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97場次,其中調研活動44次,研讨39場,展演14場,多數活動面向社會公衆傳播,通過報刊、電視、網絡等媒介,制作節日專題、講壇,讓節日進入大衆生活,成為當代生活的一部分,正如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林繼富指出的,“舉辦傳統節日活動要關注社會發展變化,通過多種渠道與當代生活結合起來,進行當代文明的建設。”

比如,去年春天以來,疫情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方式,包括春節、清明等傳統大節的過節習俗也因此産生了一些改變。社交媒介的發達,也使人在一定程度上主動往線上轉移。在互聯網和社會生活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有助于“我們的節日”以互聯網為平台,打造線上展示空間。去年,中國民協的清明、端午系列活動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利用網絡直播舉辦線上活動,豐富了傳統節日的宣傳展示渠道。但同時也不能忽視儀式表達和線下參與對于節日生活的重要性,正如中國民協副主席劉華所提醒的,“研究民俗要聯系我們所處的現實,要研究當下人對待節日的心态,要注意疫情影響下傳統節日的流失。”

挖掘不同節日的共同内涵

中華民族曆史上有過許多節日,除了我國七大傳統節日外,各少數民族也有自己的傳統節日,如傣族潑水節、彜族火把節、苗族姊妹節等。同一節日在各地方各民族的傳播傳承過程中,也形成了适應既有生存環境的獨特風貌。對此,邱運華認為,“我們既要讨論同一節日的不同表現,更要挖掘不同節日的共同内涵。不管我們以什麼形式開展活動,我們的歸宿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傳統節日蘊藏着一個民族的集體意識,描繪着共同的文化底色,弘揚傳統節日,要注意挖掘節日本身具有的東西,比如慎終追遠之于清明、家庭團圓之于中秋等。節日在時間序列上占據了重要坐标位置,為國家文化生活構成了基本框架,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安德明認為,七大節日應該有對應的主會場,比如秭歸、汨羅和嘉興的端午,新餘、魯山、西和的七夕,在不違背節日傳統和當地實際的情況下,開展節日活動,開發節日産品,形成節日品牌,研究成果要及時轉化,對各地的節日活動開展起到指導作用。

傳統節日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人民群衆的普遍參與為節日賦予了強大内聚力和廣泛包容性,神話傳奇故事為節日平添了幾分浪漫色彩,對曆史人物永恒的紀念使節日有了深沉的曆史感。因此,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要把握好中華傳統節日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在活動中體驗節日習俗、展現中國精神、增進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作者:鐘民

來源: 《中國藝術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