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帝王平均壽命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或因日夜操勞而損壽,或因宮廷鬥争而死于非命,或因服食金丹而暴亡,或因飲食無度而誘發緻命疾病。
據統計,從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開始,到1911年清朝滅亡為止,經曆了2100多年,大約有60多個王朝,400多位帝王出現在這一時期的曆史舞台上,衆多帝王中,活到古稀之年以上的隻有漢武帝劉徹、三國吳大帝孫權、梁武帝蕭衍、改唐國号為周的武則天、唐玄宗李隆基、宋高宗趙構、元世祖忽必烈、明太祖朱元璋、清高宗乾隆等9人,其餘的帝王大部分都是短命的,平均壽命40多歲。
《黃帝内經》從養生的角度找出了其中的原因,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知禦神,務快其心,逆于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