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學習日語的人越來越多了,市面上的日語教材也是五花八門,日語小白也不知道如何選擇。今天我們介紹一下幾種常見的日語教材,分析他們的優缺點,讓大家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材。
(一)根據目的選擇教材我們在選擇一本日語教材前,要先思考自己學日語的目的。
有些人學習日語,是為了參加高考,這時候就可以選擇高考類的教材。最權威就是人教版的《日語》7~9年級和《日語》必修1~3、選擇性必修1~2。教育部明确規定了,高考日語的範圍就是這幾本書,考試就考查這幾本書上的内容。
有些人學習日語,是為了參加等級考試,這時候就可以選擇等級考的教材。其實國内學日語的人基本都是參加等級考,即使你現在不考,日後也一定會考。等級考也是全球最權威的日語考試之一,因此這類教材可謂是“萬能教材”,許多書也都是按照等級考的考綱編寫,比如《标日》、《新編教程》等。
還有些人學日語,是為了代替英語考研,或者是為了學校的考試,或者是商務交流。這種小衆的應用範圍,也都有相應的專有教材。大家可以先學普通教材,再學專有教材。如果專有教材是零起點,也可以直接學習專有教材。
(二)根據内容選擇教材一本日語書通常由5部分構成:内容編排、語法體系、課文、課後練習、單詞表。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嘛審視一本教材,最重要的就是内容編排和語法體系,其他的大家自己看一下就行,在這裡不做說明了。
(1)教材内容是“場景式”還是“主題式”?
場景式:将生活中的各個可能的場景具體化,課文多為對話類。比如第一單元是出國後在機場,第二單元是到朋友家做客,第三單元是一起去體育館。
主題式:以關鍵話題為中心,展開叙述或說明,課文多為小、中、長的文章。
學了一定時間後,“主題式”的學習者很輕松就能适應各種“場景”,但“場景式”卻需要對“主題式”的内容從頭學起。
(2)語法體系
第一步看術語解釋是否簡潔明了。可惜的是,大部分的教材都隻把術語直接扔給你,但不做任何解釋。比如“五段動詞”的“五”從哪來的?“(上)一段動詞”又是誰的上一段?
第二步看術語體系架構是否清晰。主要就是前後語法術語使用固定,而不是前一套後一套的。比如使用了“二類形容詞”就堅持用下去,而不是後面又換成了“形容動詞(雖然它們都是同一個東西)”。初學者最怕這類不必要的混淆。
第三步看語法講解是否說人話。也很遺憾,國内目前的日語教材的最大共性就是“不講人話”。本來一句話10個字之内可以講清楚的概念,教材一定會堆砌很多晦澀的詞語,每個字都認識,連在一起就不認識了。如果條件允許,最好找一個“講人話”的老師學。
(三)常見日語教材
(1)标準日本語
内容編排:場景式。
單詞表:按“名、動、形、副、短句”排列,在課文中遇到生詞要查詢時比較難找,許多單詞不在課文而是在練習中出現,單元末的詞語之源比較雞肋,實用性不高。
語法體系:簡潔明了,詞性分類邏輯性好。
課文:分塊清晰,對話文為主,長度短。老版本沒有附課文朗讀音頻,買的時候要問是不是課文朗讀音頻的最新版。目前組新版是十五年前(2005年)出版的了。
課後練習:大部分是替換練習,翻譯類比較少。也沒有參考答案,練習價值比較低。
(2)大家的日語
内容編排:場景式(全書無中文)。
單詞表:作為學生用書沒有單詞表,這點不太友好。按詞性排序,查詢難。數字式音調标注。大部分單詞的詞性也是不标的。
語法體系:與标日語法術語相同,但弱化了系統的語法講解,偏向對話的語法很多。
課文:對話文,長度短,适合上手。
課後練習:大量替換練習,附錄參考答案好評。
(3)新編日語教程
内容編排:場景式,側重口語,内容較新。
單詞表:全部在課文中出現,按課文順序排列。
語法體系:弱化了語法體系,不利于想快速突破的學習者。
課文:對話為主,長度适中,課文朗讀音頻很棒。
課後練習:精華在單元末的總括練習,與日語等級考試題型挂鈎,最重要的是書末有參考答案。
(4)新編日語
内容編排:主題(前文) 場景(會話文) 主題(讀解文),主題豐富,适合想全面學習的日語學習者。
單詞表:所有單詞均在課文中出現,且按照在課文中出現的順序出現,查詢方便,音調是數字标注法,需要預先學習才能看懂。
語法體系:傳統日語語法體系,比較繁瑣,想自學的小夥伴要慎選。
課文:主題式課文長度适中,場景式課文長度超标,有課文朗讀音頻。
課後練習:練習多樣化,但沒參考答案(這點很不友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