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反應原理:
乙醇在濃硫酸170攝氏度的條件下,産生乙烯和水;
二、材料:
藥品:乙醇、濃硫酸;裝置:圓底燒瓶、溫度計、鐵架台、水槽、集氣瓶、雙孔橡皮塞、酒精燈、導管;三、步驟:
檢驗氣密性。在燒瓶裡注入乙醇和濃硫酸的混合液約20毫升,并在燒瓶中放入幾片碎瓷片;加熱,使溫度迅速升到170攝氏度,乙醇便脫水生成乙烯;用排水集氣法收集乙烯;再将氣體分别通入溴水及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觀察現象;先撤導管,後熄燈;四、注意事項:
反應液中乙醇與濃硫酸的體積比為1比3。使用過量的濃硫酸可提高乙醇的利用率,增加乙烯的産量;在圓底燒瓶中加少量碎瓷片、沸石或其他惰性固體,目的是防止反應混合物在受熱時暴沸;溫度計水銀球應插在液面下,以準确測定反應液溫度。加熱時要使溫度迅速提高到170攝氏度,以減少乙醚生成的機會;在制取乙烯的反應中,濃硫酸為催化劑、吸水劑、氧化劑,在反應過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後生成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等,而硫酸本身被還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能使溴水或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因此,在做乙烯的性質實驗前,應将氣體先通過堿石灰将二氧化硫除去,也可以将氣體通過10%氫氧化鈉溶液以洗滌除去二氧化硫,得到較純淨的乙烯;空氣中若含3、4%至34%的乙烯,遇明火極易爆炸,爆炸程度比甲烷猛烈,因此,點燃乙烯時需要謹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