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笛:作為管樂器在戰國末期已經流行,屈原的學生宋玉曾經寫有《笛賦》。秦漢時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發明了兩頭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
2、筝:曆史悠久,在《史記李斯列傳》中有:“夫擊甕、叩瓶、彈筝、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目者,真秦之聲也”的記載。由此可見,作為用指撥彈的樂器筝,至少在公元前237年就已經在秦國民間流行;
3、編鐘:戰國時期音樂藝術的輝煌,主要表現在編鐘上。湖北随縣曾侯乙墓是戰國末期的古墓,從此出土的大型編鐘上镌刻着兩千八百多個篆體銘文,記載了當時楚、齊、晉、周、申、曾等地各種律名、階名、變化音名之間的對照情況,顯示出了當時樂律學體系的嚴謹與完整。曾侯乙整套編鐘制作精美,音質良好,發音相當準确。這套曾侯乙編鐘是我國、也是世界上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大的樂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