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每課知識點,看資深教師備課重點,方便學生掌握學習知識。現将各課知識點整理如下,給需要的你。
第三單元
一、單元要素
1.初步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2.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
3.合作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
二、單元目标
1. 認識19個生字,會寫23個字,會寫17個詞語。
2. 能通過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背誦《短詩三首》和《綠》。
3. 初步了解現代詩的一些特點,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4. 根據需要收集資料,初步學習整理資料的方法。
5. 合作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
6. 能積累關于詩歌的名言,并在積累的過程中加深對詩歌的印象。
9 短詩三首
第九課課文目标
1. 認識“漫、濤”兩個生字,會寫“繁、漫”等8個字,會寫“繁星、藤蘿、波濤”3個詞語。
2. 通過反複朗讀,體會詩歌的韻味。背誦課文。
3. 能理解關鍵詞句的含義,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第九課基礎落實
1.指導詞語讀音:“繁星”、“漫滅”、“藤蘿”、“膝蓋”、“波濤”
2.指導詞義:漫滅、永不漫滅
第九課課文學習
1.預習活動之一:讀——準确、流暢
(1)教師範讀課文,引導學生注意生字的讀音。
(2)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讀課文。
2.預習活動之二:品——詩韻、詩情
(1)通過誦讀,了解“押韻”及“結構相同”的詩歌韻味。
(2)通過體現母愛的名畫及教師配樂旁白,引導學生理解第三首短詩中的句子“心中的風雨來了,我隻躲到你的懷裡。”體會母親永遠是自己心靈的溫暖港灣。
3.預習活動之三:析——析法、得法
(1)回憶學過的現代詩《秋晚的江上》和《花牛》,初識想象、拟人、動靜結合等表達技巧。
(3) 分析文中的短詩,習得想象和反問句的表達方法。
(3)出示現代詩的表達技巧
第九課拓展延伸
1.預習活動之四:展——拓展、延伸
(1)出示《繁星》中所有表示母愛的短詩,體會詩集《繁星》中的母愛。
(2)體會冰心其他作品中的母愛,推薦《荷葉 母親》《紙船——寄母親》
(3)了解冰心的母親及冰心對母親的評價。。
(4)了解《繁星》中的其他作品及巴金的評價。
(5)了解紀念冰心的方式,福州的冰心文學館、煙台的冰心紀念館、北京的冰心紀念碑、冰心文學新作獎、冰心攝影文學獎、冰心作文獎。
(6)出示學生抄詩本及自編小詩,激發學生對現代詩的興趣。
10 綠
第十課課文目标
1.認識“擠、叉”2個生字,會寫“瓶、擠”等4個字,會寫“墨綠、嫩綠”等 8個詞語。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借助關鍵詞句想象畫面,感受詩人的獨特表達。
4. 通過比較閱讀,進一步感受詩歌語言的特點。
第十課基礎落實
1. 生字識記:瓶——加一加 ; 擠、揮——歸類記憶;
多音字 :倒;
2.美詞積累:墨綠、淺綠、嫩綠、翠綠、淡綠、粉綠。
第十課課文學習
1.初品綠之意
(1)自讀詩歌
找:找出作者描繪了哪些景物?
思:詩人筆下的這些景物和你平時生活中見到的有什麼不同?
悟:讀詩句,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景象?你的感受是什麼呢?
(2)分享感悟
與學生交流詩歌中的景物,這些景物與生活中的不同之處,以及讀詩句帶來的感受。
(3)引導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抓景物,抒感情。
2.再讀“綠”之美
(1)情境圖音樂伴讀。
(2)中心句賞析,置身詩境。
(3)結合現代詩特點,總結作者獨特表達。
①詩句長短相間,自由活潑。
②排比的運用,形成變化中的統一。
③融入情感,情景交融。
(三)拓展延伸
1.古詩詞中的“綠”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唐)白居易
“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宋)翁卷
2.拓展閱讀——《西湖漫筆》
(1)配樂範讀
(2)對比賞析
11 白桦
第十一課課文目标:
1.認識本課“繡、潇、綻”等9個生字,會寫“桦、塗、茸”等11個生字,正确書寫“白桦、毛茸茸、潇灑”等7個詞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詩歌的意境美,體會詩人的情感。
3.了解現代詩的特點。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比較現代詩和古詩的不同。
第十一課基礎落實
1、讀準字音:刺繡、潇灑、綻放、朦胧、金晖、徜徉
2、重點理解詞語:徜徉
3、重點指導“潇”字的書寫。
第十一課課文學習
1、初讀課文初步感受課文内容。
2、學習積累“的”字短語。
3、再讀課文體會詞語的美。
4、走近作家,了解作家生平及寫作特色。
5、把自己當作詩人,師生合作讀課文。
6、總結預習方法:反複誦讀,關注重點詞語,邊讀邊想象等方法來感受到了白桦的美,也感受到了作者對白桦的喜愛之情,可以用這種方法來預習一下課文的後三小節。
第十一課拓展延伸
詩歌欣賞:
古詩:王安石《梅花》、鄭燮《竹石》、元稹《菊花》
現代詩:陳毅《青松》
外國詩:泰戈爾《螢火蟲》
12* 在天晴了的時候
第十二課課文目标
1.認識“炫、垢”等7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自主閱讀詩歌,說出閱讀感受。
4.将自己看過的雨後天晴的景象用詩的形式表現出來。
第十二課基礎落實
1.指導生詞:“炫耀”、“塵垢”、“膽怯”、“赤腳”、“涉過”、“陰霾”、“曝着”、“暈皺”。
2.指導多音字:曝、暈的讀音和辨析方法。
第十二課課文學習
1.初讀詩歌。自由朗讀詩歌,初步感知全文:詩人都描寫了哪些景物?
2.再讀詩歌。關注“候”“走”“柔”等韻腳,感受詩歌的獨特韻律。
3.讀懂第一小節。抓關鍵詞賞析詩句,感悟詩歌用詞的巧妙和運用拟人比喻等的動态的詩歌語言。
4.讀懂第二三小節,想象畫面,體會詩意,品悟意境。
5.了解詩歌的創作背景,深入認識“雨巷詩人”戴望舒。
6.現代詩特點小結。
(1)分行排列—節奏
(2)同聲收尾—押韻
(3)有景有物—想象
(4)抒情言志—情感
本課拓展延伸
模仿創編,用詩歌的形式描寫自己看到過的雨後天晴的景象,書寫自己雨後天晴的獨特心境,開學後與同學們分享。
以上是這一單元的重點,建議學生收藏,覺得有用,請大家點贊、轉發、評論,謝謝你們。你的支持是我努力的最大動力。關注我,發現更多精彩内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