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發源于今河南省北部及山西省南部一帶,早期主要是在今山西、河南、山東省境内發展繁衍,也有部分居于今湖北、湖南省境。
魏姓是由最古老的華夏族姓氏隗姓演化而來的,始祖是神農氏之後的第二位炎帝-魁隗氏,夏商時期發展出了隗姓部落,正好位于魏地,商末期被滅國後,遺民才以國為姓。
北魏國号本是魏,魏字前加方位北字,稱呼北魏,乃指北部中國之故,同時也區别于三國的曹魏政權。北魏還有後魏和拓跋魏、元魏的稱呼。因北魏皇族出身的拓跋部有辮發的習俗,所以被南朝蔑稱為索頭虜,簡稱索虜,或稱魏虜。
據曆史學家田餘慶考證,拓跋珪最初改稱代王,不久改号魏王,可能跟他與慕容永争奪屬于魏地的河東地區有關,意在表示代地、魏地都應當由他統轄。398年正式定國号為魏,取其美好偉大之意,并含有向江左東晉誇示自己是神州正統的意圖,盡管如此,在孝文帝之前仍有相當多的人私下使用代為國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