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關區高質量建設一流國際旅遊城市先行區
“老龍頭”帶動文旅産業新龍頭
今年,山海關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标: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
雨後的天下第一關。河北日報記者師源攝
近日,在山海關古城長城劇場,工人們正在安裝房頂的防雨玻璃,不日将對外開放。
去年9月,沉浸式舞台劇《長城》一經推出,就受到了全國各地遊客喜愛。今年,山海關古城長城劇場除了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外,還根據山海關豐富的長城文化資源,增加了劇目内容,演出形式更具觀賞性和藝術性。“希望通過此次提升,能夠更好推動山海關文旅産業發展,讓山海關的文化遺産活起來、走出去。”長城劇場業務經理徐标說。
“今年,我們面臨着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承辦市第四屆旅發大會等一系列重大機遇。為此,我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瞄準建設一流國際旅遊城市先行區的發展目标,緊緊抓住重大戰略機遇,打造山、海、關的世界品牌,做到老城要有老特色、老城要做新文章、小區要有大作為,以昂揚姿态開創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山海關區委書記陳秋華說。
在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綜合全區發展實際,與“十四五”規劃目标任務相銜接,今年,山海關區确立了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标:地區生産總值增長7%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7%以上,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2%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左右。
突出文旅融合,打造一流旅遊城市标杆
山海關區豐富的旅遊資源,吸引了大批遊客前往遊玩。這是近日遊客在王家大院休閑遊。 河北日報記者師源攝
4月11日,山海關角山腳下長城文化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暫定名)建設現場,攪拌機、澆注機等機器轟鳴,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作為我省乃至全國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重大标志性項目,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項目建設一直是我區工作的重中之重。目前,該項目基坑開挖和基礎處理工作任務已全部完成,力争年底前實現開放運營。”山海關區旅遊和文化廣電局局長馮振說。
旅遊興則關城興。立足于區情實際,山海關區确定了建設一流國際旅遊城市先行區的總體發展目标,深度實施“文旅 ”戰略,以長城文化為魂魄,以山水生态為基礎,以旅遊産業為主導,融合聯動多元産業,完善旅遊供給體系,發揮長城和“山”“海”“關”的旅遊資源優勢,推動山海關旅遊産業高質量發展。
“堅持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抓手,打造長城文旅經濟帶,将‘一館一園一城’建設作為重振關城旅遊的牽動點、突破口,打好長城牌,全力打造長城之首(老龍頭)、長城之眼(山海關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長城之關(天下第一關)、長城之城(山海關古城),叫響‘天下第一關城’品牌。”山海關區旅遊和文化廣電局黨組書記趙志勇說。
目前,山海關區正加快推進山海關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及長城山海關風景道建設,實施角山路沿線環境秩序整治提升,做好長城文化産業園規劃建設,穩步推進古城遺址保護提升和核心展示園綜合提升等項目。以北營子村為重點,推動北翼城遺址公園、長城文化體驗區建設,加快打造以民俗、民宿為特色的長城文化公園驿站,高标準打造長城文化産業園起步區。
以承辦“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和秦皇島市第四屆旅發大會為契機,推動關城旅遊跨越發展。推進博物館周邊環境提升和長城保護修繕展示項目,完成櫻韻大櫻桃示範基地道路改造提升及角山、長壽山内部配套設施工程;實施石河東路等6條重要城市道路綠化工程,開展G102國道及燕塞湖路環境整治,進一步提升旅遊環境形象;依托角山、長壽山、老龍頭及鐘鼓樓、田中玉公館,打造“海誓山盟”主題婚戀品牌。
此外,積極探索古城治理新模式,加速實現古城繁榮發展。加快推進4條大街資産置換,盤活古城資産;探索民宿集中統一管理模式,打造竹居、大名帥府等“輕旅遊 微度假 休閑”一站式主題民俗;優化古城旅遊環境,實施基礎設施改造、路面更新和外立面整饬,形成風格統一、曆史文化氣息濃厚的建築風貌;打造實景演出、民俗等古城特色業态,讓古城“活”起來。
強化項目為王,構築一流經濟發展支撐
日前,投資5000萬元的秦皇島華恒生物工程有限公司beta-丙氨酸項目正在緊鑼密鼓的施工中。
“臨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為我們開通了綠色通道,解決了手續辦理、生産設備及建設材料進場等一系列問題,給予了公司強大的支持和幫助。”公司總經理張濤說。
今年,山海關區繼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抓什麼項目,如何抓項目,山海關區劃出重點。
“着眼橋梁鋼構、高鐵道岔等主導産業和長城文化等優勢産業,着力延鍊、強鍊、補鍊,構建現代産業體系,為建設國際一流旅遊城市先行區作出更多貢獻。”山海關區發改局局長張曉東說。
把抓投資、上項目作為高質量發展的主抓手,高位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山海關區全年計劃實施省市重點建設項目14個,總投資28.83億元,年計劃投資7.97億元。積極推動京津冀電子信息數字産業園項目一期主體完工,聚鑫電器消防設備配套生産項目年内投産達效;盡快破解華恒三期用地和配套變電站建設問題,全力跑辦喬氏台球等7個待開工項目手續,确保如期開工。
瞄準優勢産業,開展“招商引資攻堅年”活動,加強産業鍊精準招商,促進産業集群化發展;依托京津冀電子信息數字産業園,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持續加大總部經濟招引力度,内生一批本土企業總部;探索實施“雲招商”,保證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招商推介正常進行。
項目引進來,服務跟得上。山海關區深化領導包聯重點項目責任機制,真正為企業辦實事、解難題、增信心,同時推進全區政務服務“一網通辦”,全流程網辦率達100%。開通重大項目落地綠色通道,做好政務服務數據資源目錄編制,持續加大企業幫辦服務力度,打通政策落實“最後一公裡”。
提升城市品位,扮靓一流城區形象風貌
近日,山海關區園林工人對城區3000多株花灌木、大型喬木及2萬多平方米的綠籬植被進行“梳妝打扮”。
山海關區園林中心副主任侯國東介紹,今年,全區計劃投資1130萬元,實施蓮花湖公園安全設施增設及休閑健身場地增設等7個園林綠化建設項目,不斷提升城市品位,做優生态環境。
“城區面貌是一座城市的名片和标志,也是城市的靈魂,不斷聚力城市更新,以拓展城市發展新空間和提升環境容貌為重要抓手,推動城市品質全面提檔升級。”山海關區委副書記、區長劉尤優說。
山海關區堅持西跨、北拓、南優、東提的總體城市發展思路,拉開城市發展框架。
——向西跨越石河形成“城中河”,利用石河西岸臨河資源,啟動石河大北島開發和西岸工業用地更新改造,結合機場周邊四村拆遷安置規劃,推動石河鎮鎮區建設,以秦山公路沿線開發建設帶動城市向石河西岸發展。
——向北借勢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增加綜合性旅遊商服用地規模,完成長城文化産業園片區城市設計,向淺山區延伸發展旅遊,打造集冰雪運動、康體養生等功能于一體的山地休閑度假區。
——向南優化沿海片區發展,完善道南片區承載功能,謀劃更新改造中鐵山橋道南老廠區。強化透水性觀光碼頭、海上多功能平台建設項目等戰略性濱海旅遊項目支撐,圍繞樂島—溝渠寨岸線打造音樂動感海岸。
——向東提升開發區發展能級,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協同發展、宜業宜居的東部産業新城。
在不斷優化城市空間的同時,山海關區以鞏固提升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為基礎,不斷提高城市品質内涵,走出了一條與一流國際旅遊城市先行區相匹配的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子。
實施“城市體檢”工程,打造更有品質、更加舒适的幸福家園;深化片長制、路長制,落實“門前五包”,推進城市“三級網格”精細化管理,打造最幹淨城市;開展廣告牌匾等六大專項整治。
不斷提升城市承載能力。提高外部空間通達性,積極保障遵秦高速山海關段等省市道路工程建設;力争完成遵秦高速與秦山路連接路等重點道路建設,暢通城市主動脈;實施正惠南路等5條道路新建及改造工程,打通微循環;實施雨水管網改造,破解老龍頭路地道橋積水斷交問題;推進董莊村等城中村改造工作取得重大進展。(河北日報記者師源、孫也達 通訊員鄭麗、關清天)
縣(市、區)委書記訪談
塑長城文化地标 亮長城文化名片
——訪山海關區委書記陳秋華
4月7日,河北日報記者就山海關區如何搶抓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戰略機遇,建設一流國際旅遊城市先行區,對山海關區委書記陳秋華進行訪談。
記者:在前不久結束的山海關區兩會中提出,咱們區将建設一流國際旅遊城市先行區,那麼在這個過程中山海關區的發展重點和突破點是什麼?
陳秋華:山海關作為世界文化遺産地和國家級曆史文化名城,因長城而名、因長城而興,代表了古代軍事防禦體系的最高成就,是民族的品牌,世界旅遊的标志地,被“萬裡長城第一人”羅哲文老先生譽為“天然的長城博物館”。作出了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重大決策部署。省委把山海關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暫定名)作為河北段建設重大标志性項目和“一号工程”,市委将其作為全市的大事之一,可以說,山海關迎來了千載難逢的重大曆史機遇。我們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将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作為建設一流國際旅遊城市先行區的重大牽動,全力打好長城牌,打造長城之首(老龍頭)、長城之眼(山海關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長城之城(山海關古城),建設世界級旅遊景區,叫響“天下第一關城”品牌,在全市一流國際旅遊城市建設中,當好先行者、排頭兵。
記者:您剛剛提到了咱們區要重點建設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山海關将如何推進?
陳秋華:省委、市委高度重視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堅定了我們的信心和決心。我區堅持全球視野、中國高度、時代眼光,做到施工、展陳設計、文物征集、博物館運營管理“四同步”,舉全區之力推進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标志性工程——山海關中國長城文化博物館建設。僅用94天完成前期手續辦理,去年12月6日,實現開工建設,力争年底前開放運營。建成後,将是中國規模最大、标準最高的長城文化主題博物館、全國首座綠色建築三星零能耗博物館,成為世界一流、全國第一的長城文化地标、文化名片。
記者:長城國家文化公園的影響力是巨大的,那麼山海關區下一步将如何利用這一優勢,發展自身?
陳秋華:我區以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牽動,謀劃實施了一系列項目和節慶活動,今年主要是辦好“一展”“一節”“一會”“一演”,建設好“一城”。即9月實現中國長城曆史文化展在長城博物館開展,承辦“一帶一路”·長城國際民間文化藝術節,主辦秦皇島市第四屆旅發大會,做好長城主題沉浸式實景演出,積極探索古城治理新模式,打造民俗、美食、民宿等特色業态,讓古城亮起來。同時,我們還謀劃了長城腳下話非遺、長城體驗遊等特色活動,講好山海關故事,培育世界級品牌,為秦皇島建設一流國際旅遊城市增光添彩。(河北日報記者孫也達)
關注河北新聞網,了解河北最新新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