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是清代詩人、散文家。四十歲在江甯小倉山下築随園,吟詠其中,與趙翼、蔣士铨合稱“乾隆三大家”。
苔
清代:袁枚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藓自是低級植物,多寄生于陰暗潮濕之處,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會因為環境惡劣而喪失生發的勇氣,詩人能看到這一點并歌而頌之,很有眼光!
十二月十五夜
清代:袁枚
沉沉更鼓急,漸漸人聲絕。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悶聲的更鼓從遠處一陣緊一陣地傳來,忙碌的人們陸續入睡,市井的吵鬧聲慢慢平息下來,我也吹滅油燈準備入睡,但燈滅後卻發現房間更亮了,原來因為夜空正高懸明月,大地又撒滿白雪,明亮的圓月與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間顯得比吹燈前還要明亮。
所見
清代:袁枚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這首詩通過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生活的描寫,直接抒發生活的感受,看似閑情逸緻,實則寄托情思。同時這首詩不顧及格律,活潑自由,語言淺顯明了,形象自然生動。
春風
清代:袁枚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
來掃千山雪,歸留萬國花。
春風就像貴客一般,所到之地立刻繁華起來。春風吹來時融化千山的積雪,吹過後留下萬國的花香。
馬嵬
清代:袁枚
莫唱當年長恨歌,人間亦自有銀河。
石壕村裡夫妻别,淚比長生殿上多。
這首詩借吟詠馬嵬抒情,提倡詩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難生活的主張,表現了作者進步的文學創作觀點。此詩雖為抒情之作,實際是議論之詩。前兩句借馬嵬為題提出論點,後面兩句借用典故論證上述觀點。
遣興
清代:袁枚
愛好由來下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
阿婆還似初笄女,頭未梳成不許看。
袁枚主張:凡優秀之作,往往是作者千錘百煉,去瑕留璧、一詩千改的勞動成果。
山行雜詠
清代:袁枚
十裡崎岖半裡平,一峰才送一峰迎。
青山似繭将人裹,不信前頭有路行。
山路崎岖不平,山峰延綿不絕,周圍的青山就像蟬繭一樣把人包圍起來,讓人難以置信前面還有路可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