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保暖内衣自加熱

保暖内衣自加熱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15 08:00:52

寒潮來臨,如何才能禦寒?肯定會有人提到穿秋褲。說到秋褲,近來号稱高科技“禦寒神器”的自發熱内衣,成了最火的潮流單品。在各大電商平台,各種自發熱内衣價格從幾十到上百元不等,銷量動辄過萬。而“最高升溫可達8℃”“30分鐘平均發熱率3.1℃”等産品性能宣傳更是博人眼球。一件内衣,真有這麼神奇嗎?

發熱内衣真的更保暖?實際檢測:内衣面料升溫明顯

消費者:我這個自發熱秋褲,同事都說穿着挺好的,挺暖和的。

消費者:好像沒有那種發熱的感覺,跟普通的純棉内衣沒多大區别。

消費者:我覺得要是厚度不夠還是不夠暖。要是說那種發熱的、薄薄的内衣能一件頂幾件,我覺得不行。

記者從網上購買了兩套熱銷款自發熱内衣,價格都在百元左右,商品詳情頁上注明,兩款内衣的面料為“吸濕發熱纖維”。記者将它們帶到了國家紡織制品質檢中心,工作人員按照相關國家标準,對其進行了檢測。

保暖内衣自加熱(自發熱内衣真是)1

記者 魯念:在我身後是一台吸濕發熱的儀器,根據國家标準我們把溫度設定在20℃,濕度設定在90%,再把樣品放進這樣一個環境箱裡,再來檢測樣品吸濕發熱的效果如何。

檢測之前,工作人員預先對樣品進行了四個多小時的烘幹排濕處理,以保證完全去除水分,而後又将它們裝進了一個幹燥器中。

保暖内衣自加熱(自發熱内衣真是)2

國家紡織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工程師 章睿:幹燥器是保證樣品不再從外界吸收濕氣的一種裝置,幹燥器下方的顆粒是變色矽膠,用來保證容器内部的幹燥環境。我們從烘箱中取出烘幹的樣品後,會放到一個玻璃容器中,通過玻璃容器再送到吸濕發熱環境箱裡。

在吸濕發熱環境箱的三根金屬傳感器上,插入制備好的樣品,便可開始檢測。根據相關國家标準,檢測是在溫度20℃,濕度90%的條件下進行的。測試結果顯示,兩款自發熱内衣最高升溫值分别達到9.5℃和7.6℃,遠超标準要求的4℃。而30分鐘内平均升溫值這一項,标準要求大于等于3℃,兩款産品一款為3.8℃,剛剛達标,而另一款為2.8℃,并未達标。

專家:自發熱内衣升溫快降溫也快

實驗結果,自發熱内衣确實能夠升溫,但專家表示,實驗室數據與實際應用并不能完全劃等号。

保暖内衣自加熱(自發熱内衣真是)3

中科院工程熱物理所研究員 張挺:吸濕發熱纖維的評價标準有待進一步完善,因為實際生活中我們達不到90%的濕度。

保暖内衣自加熱(自發熱内衣真是)4

除了檢測标準有待完善,從實驗數據圖還可以看出,兩款送檢的自發熱内衣,都是在檢測開始5分鐘左右溫度達到峰值,随後溫度便開始下降。30分鐘内兩款産品的溫度都經曆了由低到高再到低的變化。專家指出,這是因為測試環境濕度一直維持在90%不變,當自發熱内衣的纖維吸濕飽和了,就會停止吸濕發熱,轉為吸收人體熱量,釋放濕度。也就是說,自發熱内衣溫度升得快,降得也快。

保暖内衣自加熱(自發熱内衣真是)5

國家紡織制品質檢中心主任 王寶軍:自發熱内衣四五分鐘或者是五六分鐘吸濕發熱,然後就會迅速下降溫度。當達到二三十分鐘的時候,織物基本上就不會再産生熱了。咱們說它溫度提高了2℃、3℃或者幾攝氏度,也就是一會兒時間,然後就恢複原狀。我覺得自發熱内衣根本起不到保溫作用。

如何選擇保暖衣物?

那麼,面對着入冬以來的最強寒潮,我們究竟該如何穿搭,抵禦嚴寒呢?

國家紡織制品質檢中心主任 王寶軍:同樣的重量,比如都是500克,有的衣服可能是3毫米厚,有的可能10毫米厚。10毫米厚的比3毫米厚的要保暖,因為它含的空氣多。空氣在服裝裡起了一個隔熱層的作用。所以同樣重量的情況下,越蓬松越保暖。同樣蓬松度的情況下,越厚越保暖。這就是兩個基本的原則。

來源:央視财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