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永遠年輕,我們慢慢老去,你會發現,童心未泯,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宮崎駿曾經說過:“孩子的眼神,讓我相信這個世界還有着純真。”
而他的電影裡,永遠是孩子的主場,于是他的童心成就了他的藝術。他故事裡的每一個小主角,都成為了無數人的美好懷念。而在這所有的主角裡,《龍貓》裡的四歲小女孩應該是他的最小女主了,也正因如此,這部電影以最高的天真和童趣,成為了一部讓大人們重回童年的永恒經典。
在這部電影裡,宮崎駿通過現代主義的文學手法,将人的心理變換為一隻原本隻存在于畫冊裡的精靈——龍貓,并借此描繪了一個四歲小女孩的精神世界。
好奇、恐懼、愛和期待,這些最簡單的心理構成了每個人的童年,而所有的想象也都從此而生。四個夢境,四個簡單的故事片段,就是一個孩子的整個世界。也因為簡單,所以更深入人心。下面就随着本文再次領略一下那個美好的童年和夏天吧。
龍貓劇照
故事的鋪墊:初回自然故事的開始,是草壁先生帶着兩個女兒返回鄉下,而孩子的媽媽正在七國山醫院養病,這為故事定下一個背景基調——一個藏于暗處的憂慮。這恰恰與故事起初的明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兩個女兒臯月和梅,來到鄉下的舊屋子,見到高聳入雲的樟樹,對于一切都充滿了好奇。屋裡掉下橡果,兩個人在屋子裡跑來跑去尋找樓梯口,而這久未住人的屋子也給她們帶來了第一層恐懼,黑暗。爸爸和鄰居奶奶則告訴她們那是灰塵精靈。
于是她們張大嘴巴,大聲喊着,以驅趕恐懼。在克服了這微小的恐懼後,結果隻是弄得手腳都髒兮兮的。這讓她們興奮不已。
姐妹倆弄髒的腳丫
第二天,爸爸騎自行車帶着兩個女兒去七國山醫院看望孩子的媽媽,一家人溫馨和睦。孩子聽到母親再有一星期就能出院,也都非常開心。到這裡,故事完成了簡單的鋪墊,節奏清新而明快,幾乎笑聲不斷。
第一夢:好奇——掉進龍貓的樹洞故事畫面一轉,爸爸在忙于工作,姐姐要去上學,留下小梅一個人玩耍,于是孤獨開始變化形象,編織夢境。
梅一個人先在院子裡采花,悄悄放到爸爸的桌邊。然後又去水池邊戲耍蝌蚪。再然後,發現橡果,一顆又一顆,像是催眠的數字,帶領她逐漸進入夢境。小孩子都是這樣,經常玩着玩着就困了。
小号龍貓出現,夢境開始
梅忽然發現了一隻半透明的精靈——小号龍貓,這也暗示着此時已是非現實,或者說進入半夢半醒的狀态。爾後小号龍貓藏到房屋下面,又跟着中号龍貓一起背着一袋橡果出來,想要溜走,橡果掉落,被梅發現,于是闖進叢林,掉進樹洞,見到大号龍貓,在跟它玩耍的過程中沉沉睡去。
追趕小龍貓
這便是第一重夢境,可以說是“好奇之夢”。
一個四歲的小孩,是不能在孤獨中待過長的時間的。起初她可能還玩得很高興,引發興趣的事物一樣接一樣,但過不了多久,困倦就會襲來。因為缺少他人的陪伴,她的精神不能夠自我獨立太長時間,因此隻好去夢裡尋找安慰。
爸爸在工作,姐姐在上學,媽媽又遠在醫院,她的世界沒有人可以用了,時間是難捱的。于是她便将畫冊裡的形象引入夢裡,這便是她第一次見到“龍貓”,作為自我精神的陪伴。
而實際上,她隻是玩累了睡到了林子裡。等到姐姐發現她,她堅定地認為自己見到了龍貓,但後來在大樟樹下,并沒有那個樹洞,爸爸隻好說她遇見了森林裡的神靈才勉強應付過去。
抱着龍貓睡去
第二夢:恐懼——雨夜的龍貓電車第二天,姐姐又去上學了,爸爸甚至不能在家辦公,去了公司,因此把梅托付給鄰居奶奶。但這并不奏效,很快奶奶帶着梅來到學校,又把她交給了姐姐。
這個小不點的到來,引來班裡同學的騷動。而後她如願以償地擠在姐姐和同桌的座位中間,無比的滿足。因為她不再是孤單的了。她開心地拿着筆在本子上笨拙地畫了一隻龍貓。
跟姐姐一起上課
放學後,下起了雨,姐妹倆在土地公公的廟前躲雨,鄰居男孩堪太把傘送給她們,自己淋着雨跑回家。臯月帶着梅回到家還了堪太的傘,拿着自己的傘去車站等爸爸。夜幕降臨,電車過去了好幾趟,但都不見爸爸的身影,雨夜的凝重帶給她們恐懼。
而恐懼總是會帶來困倦,梅很快便在姐姐的背上睡着了。
夢裡願望化為現實,她們身邊出現了一隻龍貓,陪着她們一起淋雨,一起等待,然後龍貓還對雨點打在雨傘上的聲音發生興趣,跳起來逗她們玩,恐懼的情緒随之消減。這其實是她們自己在通過關注聲音來轉移精神裡的恐懼,而龍貓電車的到來,完成了她們對于爸爸早點回來的期待。
在這裡,龍貓代替了父親的角色。
害怕的時候跺跺腳
等到爸爸回來,她們興奮不已,說着龍貓電車的奇遇。這是一個孩子在向父親訴說自己克服掉恐懼的成就感。
這就是第二重夢境,關于恐懼。
第三夢:期待——橡樹一夜長大姐姐臯月給母親寫信說着梅見到龍貓的奇遇,又把生活裡的一點一滴都告訴母親,把兩人白天種下橡果的事也告訴了母親,等母親回到家時,她們的橡樹就發芽長大了。
于是在她們心裡,天真地期待着。橡樹發芽,長大,母親回家。
橡樹發芽,母親回家
晚上在夢裡,兩人就看到三隻龍貓在圍着她們的橡樹種子轉圈,做着奇怪的祈禱儀式。于是兩人也跟着加入,繞着種子轉圈,祈禱,手一擡,種子發芽,再一擡,樹枝長高,于是在她們的夢裡,橡果一夜長成參天大樹,龍貓帶着她們繞着橡樹飛翔。
此時,龍貓就是母親的化身。
夢裡迎風飛翔
這第三個夢,代表着期待。
她們渴望母親能早日康複,出院回家,回來陪伴她們。而夢境裡,都是生長與飛翔,與母親的病苦恰成對比。這也為第四個夢埋下了伏筆。
第四夢:愛——争吵後的迷路與團圓故事到了最後一章,筆鋒陡然急轉,節奏開始逐漸沉重,急促。
先是姐姐接到醫院電報,說是母親不能及時出院,恐怕要再待一個星期。臯月趕緊打電話通知在單位的父親,父親吩咐兩人好好待在家裡,自己直接從單位去了醫院。
姐姐此時心情沉重,而梅還太小,尚未學會管理情緒這樣複雜的事,隻知道媽媽不能按時回來了,便哭鬧着要去看媽媽。姐姐因此訓斥了梅,姐妹倆發生小矛盾,姐姐自己走在前面回了家。妹妹跟着回家,看到姐姐在鄰居奶奶面前急得哭了,便覺得一定發生了天大的事,又跟姐姐剛吵完架,于是隻有四歲的梅懷裡抱着一根新鮮的玉米,決定自己一個人去醫院看媽媽。
等待姐姐的梅
梅在路上走丢。姐姐發現梅不見了,鄰居奶奶帶着村裡所有人四處尋找,在池塘找到一隻鞋,以為是梅的,但好在虛驚一場,衆人才稍微放緩了心态。此時梅一個人身處路中,迷失方向,恐懼,焦急,困倦全都襲來,于是在路邊睡去。
夢裡,龍貓再次出現,化身為空中電車帶着姐姐一路飛馳,從天而降。姐妹相聚,矛盾化解。龍貓電車又載着她們飛馳過原野,到七國山醫院的樹枝上,兩人看見了爸爸和媽媽,心裡終于安定,把玉米放在窗外,心滿意足地回家了。
姐妹和好
這是第四個夢境,關于愛。
隻有愛,能讓梅不顧一切地獨自去找媽媽,也是愛,讓臯月跑遍了田間的每一條路去找妹妹,也隻有愛,才能帶領這兩個幼小的心靈,穿越恐懼和擔憂,在父母都不在身邊的時候,互相照顧,并且充滿期待,夢想着一家人早日團圓。
結語:小孩的世界很小,也很大從電影開頭一直到最後,雖然節奏幾經轉換,但母親生病是整體的基調,是背景闆。因為母親生病,爸爸需要工作來支撐家庭,那麼姐妹倆就需要面對孤獨,而對于更小的妹妹來說,則是更大的考驗。所以這四個夢境,基本都是她的精神所變化而出的。
隻有四歲的梅在短暫的夏天裡經曆了新奇和快樂,也經受了孤獨,恐懼,等待,争吵,期待,還有愛,于她而言,實在是有些過于豐富了。而影片的色調也一時明媚一時黯淡,将小孩的心理和環境刻畫地非常細微。
梅
這部影片當然整體很美好,但如果草壁先生的妻子不能出院呢?故事又會是什麼結局呢?這是讓人不忍想象的。
劇中的設定媽媽是得了結核病,而電影導演宮崎駿的母親也正是得了一種結核病。
而在原來的動畫設定裡,其實隻有一個六歲左右的小女孩,但在後來他決定将她分裂為兩個角色,“Mei”(小梅)是“MAY”的英語發音,意指五月,而“Satsuki”(臯月)是日文中五月的老式說法。姐妹兩人的名字實際是同一個意思。甚至連海報也有合二為一的版本。
臯月和梅合二為一的畫報
所以我想,宮崎駿也在電影裡面克制而柔和地表達了許多孤獨的成分吧。一個缺少陪伴的孩子隻有用夢境去勾畫他的世界,缺少什麼,就在夢裡填補什麼,他也隻能如此了吧。
并不是每個人的童年都有足夠的陪伴,這是無可奈何的現實。而在孤獨中長大的孩子,想象力總是更強一些,畢竟他們需要夢境來彌補現實的空缺。
但願每個孩子都有美好的童年,也願每個成年人的孤獨心靈都有夢境來填補。如此,世界就還有可珍貴的事,無法長大,或許是童年最好的禮物。
全文終
作者|魚生
圖片來自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