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景區手繪地圖(電子地圖、智慧導覽系統)如何制作》,這裡再來說說具體的制作流程。
手繪地圖的繪制,是一個相當專業的工作。遵循一些科學的規範,可以有效避免很多無用的、返工的、錯誤的工作。根據我的經驗,總結如下。
一、地圖範圍的确定确定地圖範圍是首要的、最基礎的工作。不能确定具體的繪圖範圍,一切工作将無法開展。這個步驟看似簡單,卻又往往容易出現一些問題。
首先,很多時候,景區人員并不知道景區在地圖上的位置,更不知道其範圍。所以,需要設計師和景區人員詳細溝通,并仔細解釋說明,闡釋地圖及範圍的概念。
其次,範圍一旦确定之後,就不可随意更改。具體原因後文細談。
最後,繪制的圖的尺寸大小,通常來說就是“多少像素”。這個取決與景區本身的範圍大小。根據範圍大小,在地圖上選擇合适的級别,一般建議在20000像素之内,對應的地圖級别可能在20級(高德最大20級,百度最大19級)到14級之間。
為什麼是這個尺寸建議呢?根據經驗,超過20000像素的圖,設計師在繪制的時候,會受電腦硬件和設備等因素的限制,通俗來說就是“帶不動”。圖形越大,會越耗内存、CPU等,一個簡單的保存,可能就會花費很多分鐘的時間。
而在10000像素左右的地圖,從清晰度來看,已經遠遠足夠。因此,綜合考慮,地圖的像素在10000左右到20000之内較為合适。
大緻的繪圖範圍
二、底圖的獲取底圖的概念:
因為手繪地圖最終會基于百度、高德等平台來實現動态功能,因此,我們的手繪地圖就是根據我們選擇的地圖平台來繪制的。而底圖就是這個選定的平台本身的地圖圖像文件。
我們都知道,地圖是由多個256像素的正方形瓦片圖構成的,因此,我們要獲取到我們确定的範圍的整張地圖底圖文件,則需要借助一些“拼接”手段。我們把需要的範圍之内的地圖底圖拼接合成起來,即得到所需的底圖圖片文件。那這樣的拼接手段到底是怎麼樣的呢?
首先,最簡單(但是不省力)的辦法就是,人工合成。我們利用盡量大的顯示器,通過多次截圖,把所需範圍的地圖底圖全部保存下來,然後通過Photoshop合成即可。這樣的方式适合範圍不大、精度不高的情況。如果範圍過大,則是一個非常耗時耗力,“幾乎不可完成”的工作。采取這樣的方案,設計師會掀桌子的。
當然,我們其實應該采取更科學的方案,那就是通過程序自動合成。我們設計開發了這樣的系統:通過界面點選需要的範圍,然後點擊“下載”按鈕,系統則自動獲取到地圖的瓦片圖文件,然後通過正确的順序和規則,把這些瓦片圖拼接合成為一張大的底圖文件。這樣子,讓系統“累一下”,把設計師解放出來。
這樣的系統是如何設計的?這裡先不說遠了,後面有機會再細說。
地圖底圖
三、資料、素材的溝通确定了地圖範圍,也得到了對應的底圖,便具備了“開幹”的基礎條件。接下來便需要景區人員确定需要繪制的點位了。具體包括:
點位的數量:具體有多少點位需要在手繪地圖上繪制,每個點位的名稱等信息。
點位的位置:點位的位置需要用經緯度準确标注。如何得到這些點位的經緯度,這裡可以采取無限制的手段和方法(不違法即可),包括可能景區本身有規劃資料,裡面會有點位的經緯度;景區的一些點位,在地圖平台本身就可以搜索;景區人員實地采集點位的位置(如何采集?這裡我們設計開發了位置采集工具:通過手機打開位置采集工具,可獲取當前位置的經緯度,然後填寫相應的點位名稱等信息,即可保存到後台)
點位的實景圖:景點實景圖對繪制手繪圖作用很大。根據實景圖,設計師可以直觀的了解景點的外貌、建築風格、景色特點等信息,并抽象提煉設計成合适的具有特色的點位建築圖标。
實景圖
四、确定手繪圖的風格“手繪地圖”是一個大而籠統的概念,實際上手繪圖有非常多細化的風格,如:中國山水風格、卡通風格、寫實風格、2.5D風格、3D風格等等。不同的風格給人感覺和印象就不一樣,比如山水風格,給人感覺是恬淡、悠遠;卡通風格給人感覺是活潑、可愛;寫2.5D或者3D讓人感覺很高端。當然,不同的風格,繪制的成本也不一樣。因此,不同的景區也适用不同的風格,比如自然景區可能更适用山水風格;遊樂園(特别是一些親子類的)更适用卡通風格;而一些預算比較充足的大型景區,可以選擇2.5D或3D建模的風格。
所以,景區可以針對自身實際情況,确定合适的手繪風格。風格确定,點位數量已知,設計師就有了設計方向,也能對工作量進行大緻評估。
自然風
卡通風
扁平風
五、手繪地圖文件的制作前面的基礎工作就緒,便可開始手繪地圖的繪制工作。
手繪地圖的繪制具體分為如下步驟:
(一)繪制線路線路是手繪地圖最基礎的元素。手繪地圖最終是要覆蓋到地圖平台,實現導覽、導航功能的。線路則是導航的基礎。線路是否準确,直接影響用戶的使用體驗。
對于線路的繪制,需要注意:
1.地圖底圖已有的線路可利用。
一些景區内的線路,地圖的底圖上已具備,即地圖平台已采集了這些線路信息。則可直接利用。
2.地圖底圖錯誤的線路。
一些地圖采集的線路沒有及時更新,可能實地的線路已經變更,因此導緻底圖的線路是錯誤的。對于這些線路,則需要修改正确,或者根據實際情況,删除不用。
3.需要新添加的線路。
一些景區新建的線路,或比較小的道路,地圖平台沒有采集完善,則需要我們重新添加繪制。如何在手繪地圖上新加線路,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工作。
這裡需要設計地圖線路采集工具(同上“點位位置采集工具”),由工作人員現場步行或者駕車采集線路信息。
線路圖
(二)繪制地形根據景區實際情況,對各類地形地貌繪制。比如山丘、河流、湖泊、樹林、沙灘等等。地形繪制完成之後的手繪地圖,初步具備了可視化的效果。這一步也較大程度的決定了手繪地圖的風格。
地形圖
(三)地圖着色完成線路和地形的繪制後,便對整個手繪地圖進行上色的工作。對于不同的道路、地形,會渲染不同的顔色。根據地圖的視覺,對各類山體、樹林等對象進行立體的渲染。進一步完成手繪地圖的風格确立。
着色
(四)繪制景點景點的繪制,是重點工作。每個景點的實際環境、外貌、建築都具有不同的特色。因此結合實際,設計師設計出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或者自然景觀。讓每個點位活起來。
點位建築
點位建築
(五)添加圖标手繪地圖的圖标不可或缺。對于一些服務設施、道路、景點等對象,标注合适的圖标,大大的提高手繪地圖的實用性。
(六)調優最後再綜合調整優化手繪地圖。如對色彩、點位的位置等全方面的修改和優化。
如上繪制步驟,大體上是按照順序執行。當然實際工作中,會根據實際情況,每個步驟的執行時間和順序都可能有所交叉,不能死搬硬套。總之一切從工作效率和溝通準确出發。最後讓手繪地圖更快更好的完成。
六、手繪地圖系統的實現(一)手繪地圖覆蓋到地圖平台。手繪地圖繪制完成後,便可覆蓋到地圖平台,實現電子手繪地圖的各類功能。
手繪地圖文件覆蓋到地圖平台,是最核心的步驟。如何實現這一步,也是整個電子手繪地圖系統的一個核心技術。其關鍵又在于把手繪地圖文件切成地圖可用的瓦片圖。如上文所述,類似于瓦片圖下載合成底圖一樣,這不應當是由人工來完成的工作,這裡應設計系統,自動完成切圖工作。
而要準确無誤的把手繪地圖覆蓋地圖平台,涉及比較複雜的地圖基礎知識。簡單來說,我們繪制的的手繪地圖,和下載的底圖的經緯度是一樣的,因此便更容易準确的實現覆蓋。這也是上文說的為什麼下載好的底圖文件,不能随意修改尺寸。如果有修改,則在這一步,需要人工來調整覆蓋的經緯度。而人工調整有兩個缺點:一是費時費力;二是可能影響精确度。
(二)實現手繪地圖系統其他功能。包括添加點位的各類語音、視頻、圖文信息;導航的路線信息;線路的推薦信息等。需要相應的後台系統支持。此項工作不是難點,但工作量可能較為繁重。
線路推薦
七、完成地圖各項工作完成後,再測試、檢查、溝通,完成優化相關細節。手繪地圖便可上線使用。
然後進入後期的維護階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