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書法作品為自創,文字、圖片來自網絡)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釋】
①聞:聽見。官軍:指唐王朝的軍隊。收:收複。河南河北:唐代安史之亂時,叛軍的
根據地。公元763年被官軍收複。指當時黃河以南和及黃河以北地區。
②“劍外”句:這幾個字裡面便包含着眼淚。人是遠在劍南,消息是來得這樣出人意外
,而這消息又正是有關整個國家的大喜事,哪能不驚喜掉淚?稱劍南為劍外,猶稱湖南
為湖外,嶺南為嶺外,乃唐人習慣語。劍外:劍門關以外,這裡指四川。當時杜甫流落
在四川。也做劍南。薊北:河北北部地區。
③“初聞”句:這是痛定思痛、喜極而悲的眼淚。
④“卻看”句:這句應結合杜甫一家的經曆來理解。杜甫和他的妻子都是死裡逃生吃夠
了苦的,現在看見妻子無恙(時已迎家來樣州),故有“愁何在”的快感。按白居易《
人峽次巴東》詩雲:“不知遠郡何時到,猶喜全家去此同。”又《自詠老身示諸家屬》
詩雲,“家居雖淮落,眷屬幸團圓。”白未經大喪亂,尚且如此,杜甫這時的快感,就
更是人情之常了。卻看:再看。卻:還,再。妻子:妻子和孩子。愁何在:哪還有一點
的憂傷?
⑤漫卷:胡亂地卷起(這時還沒有刻闆的書)。是說杜甫已經迫不及待地去整理行裝準
備回家鄉去了。喜欲狂:高興得簡直要發狂(欣喜若狂)。
⑥白日:表現時光美好。放歌:放聲高歌。縱酒:開懷痛飲。
⑦“青春”句:春日還鄉,一路之上,柳暗花明,山清水秀,毫不寂寞,故曰青春作伴
好還鄉。青春:指明麗的春天。作伴也作:與妻兒一同。這裡的青春是人格化了的。劉
希夷《出塞》詩:“曉光随馬度,春色伴人歸。”此以下三句皆預拟将來的話。
⑧“即從”二句:寫還鄉所采取的路線。即,是即刻。峽險而狹,故曰穿,出峽水順而
易,故曰下,由襄陽往洛陽,又要換陸路,故用向字。人還在梓州,心已飛向家園,想
見杜甫那時的喜悅。杜甫自注:“餘有田園在東京(洛陽)。”——浦注:“八句詩,
其疾如飛,題事隻一句,塗俱寫情。生平第一首快詩也,”——按《太平禦覽》卷六五
引《三巴記》雲:“閻、白二水合流,自漢中至始甯城下,人武陵,曲折三曲,有如巴
字,亦曰巴江,經峻峽中,謂之巴峽。”阆、白二水,即嘉陵江上遊,杜詩巴峽,蓋指
此。若長江中巴東三峽之巴峽,乃在巫峽之東,杜時在梓州,不得雲“從巴峽穿巫峽”
,注解多誤。巫峽:長江三峽之一,因穿過巫山得名。
⑨襄陽:今屬湖北。洛陽:今屬河南。
【翻譯】
劍門外忽傳收複薊北的消息,初聞此事分外歡喜淚灑衣衫。
回頭看妻兒的愁雲頓時消散,随便地收拾起詩書欣喜若狂。
日頭照耀放聲高歌痛飲美酒,明媚春光陪伴着我返回故鄉。
快快動身起程巴峽穿過巫峽,我穿過了襄陽後又直奔洛陽。
【作品簡介】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七言律詩。
此詩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春。當年正月史朝義自缢,安史之亂結束。杜甫聽
到這消息,不禁驚喜欲狂,手舞足蹈,沖口唱出這首七律。詩的前半部分寫初聞喜訊的
驚喜;後半部分寫詩人手舞足蹈做返鄉的準備,凸顯了急于返回故鄉的歡快之情。全詩
情感奔放,處處滲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發了作者無限喜悅興奮的心情。因此被
稱為杜甫“生平第一快詩”。除第一句叙事點題外,其餘各句,都是抒發詩人忽聞勝利
消息之後的驚喜之情。詩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湧直瀉。後六句都是對偶,但卻明
白自然像說話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
【創作背景】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作于唐代宗廣德元年(763年)春天。寶應元年(762年)冬季,
唐軍在洛陽附近的衡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複了洛陽和鄭(今河南鄭州)、汴(今河南
開封)等州,叛軍頭領薛嵩、張忠志等紛紛投降。第二年,史思明的兒子史朝義兵敗自
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懷仙等相繼投降,至此,持續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亂”宣告結束
。杜甫是一個熱愛祖國而又飽經喪亂的詩人,當時正流落在四川,聽聞這個大快人心的
消息後,欣喜若狂,遂走筆寫下這首詩。
【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别名:杜陵野老,杜陵布衣,漢族,祖籍
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一般認為出生于鞏縣(今河南鞏義)。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
主義詩人。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三别”(
《新婚别》、《垂老别》、《無家别》)等。初唐詩人杜審言之孫。唐肅宗時,官左拾
遺。後入蜀,友人嚴武推薦他做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後世又稱他杜
拾遺、杜工部。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一生寫詩1500多首,詩藝精湛,被後世尊稱為
“詩聖”。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世界文化名人。經曆了唐代的由盛到衰的過
程。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隐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别,杜
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與杜牧是遠房宗親,同為
晉朝滅孫吳的大将杜預之後裔(杜甫為杜預二十世孫)。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郁頓挫
,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雖然杜甫在當朝不為世人所知,但經過後世的
研究,他的作品最終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産生了深遠的影響。他的約1500首詩歌被保
留了下來,作品集為《杜工部集》。他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
“詩聖”,稱他的詩為“史詩”。
賽大家集字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