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小年都是哪天?文/鄉村農夫(安徽劉亞)我們的大中國地域遼闊,人口衆多,但也是個多民族的國家,由于民族不同,在過節的習俗上,也不一定相同如小年,有的地方過的是臘月二十四,但也有些地方過的是臘月二十三,這是為什麼呢?,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過小年都是哪天?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文/鄉村農夫(安徽劉亞)
我們的大中國地域遼闊,人口衆多,但也是個多民族的國家,由于民族不同,在過節的習俗上,也不一定相同。如小年,有的地方過的是臘月二十四,但也有些地方過的是臘月二十三,這是為什麼呢?
小年,是我國民間的傳統祭竈日,由于各地風俗不同,過小年的時間也不盡相同。在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叫“官三民四”,也就是說,在遠古時代的中國,官宦人家把臘月二十三當做祭竈日,而百姓人家到臘月二十四才可祭竈。
其實這種說法也不是完全正确,有資料顯示,遠在宋朝時期,就有臘月二十四過小年的記載,但那時候小年是不分兩天的,所以過臘月二十四的習俗曆史要更悠久一些。
宋代文學家範成大,在他的《祭竈詩》中寫道:古代臘月二十四,竈君朝天欲言事。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杯盤來典祀。豬頭爛熟雙魚鮮,豆沙甘松粉餌圓。男兒紮獻女兒避,酹酒燒錢竈君喜。婢子鬥争君莫聞,貓犬觸穢君莫嗔。送君醉飽登天門,杓長杓短勿複雲,乞取利市歸來分。由此可證明,在宋朝之前,臘月二十四,即為祭竈日,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小年。
那麼咋又有人把祭竈日(小年)改到臘月二十三了呢!這個得從清代世宗皇帝雍正說起,過去的人很迷信神靈,事事都要向神靈祈禱,祈求神的保佑,事事如意,一切都平安!本來清朝開國皇帝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都會在每年的臘月二十三到坤甯宮祀神,這一成習俗。雍正也不離外,但他為了節省國庫開支,就順便也把竈王爺給拜了。他這一拜不要緊,可把祭竈日給改了,因為皇上臘月二十三祭拜竈王爺,下面的王族、貝勒随之紛紛效仿,于是臘月二十三就成了祭竈日。自此,就有了官民不同的過小年習俗。清朝是在滿族人的統治,所以當時的大小官員,為了效忠皇上,都把小年祭竈日改成了臘月二十三了。小年過二十三的應該說北方人比較多,但也有些反清複明人士,還是把臘月二十四,當做小年祭竈王爺的節日來過。而南方遠離京城,受到的影響就比較小些,所以他們還是維持了臘月二十四的傳統祭竈日。
民間還流傳着一種說法,叫“王姓不過二十四”,這也是清朝王爺不過二十四,被民間誤傳了吧,所以演變成王姓不過二十四。
我個人認為,這些都是民族習俗,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的節日。我們要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且勿一概而論,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