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對葫蘆一直抱有深厚的感情,在西遊記和神話傳說中的神仙裡更是拿葫蘆做成自己的武器,可見中國人對葫蘆的喜愛言溢于表。而民間也有個小鎮更是把對葫蘆的喜愛發揮到了極緻!那麼,就跟着小編一起去看看吉林文化吧!
吉林省西南有個東遼縣建安鎮,這兒是長白山山脈西行與吉林西部平原連接的地方,地勢平坦,黑土肥沃,氣候條件非常适合葫蘆生長。走進這個小鎮,你就會驚奇地發現,家家房前屋後都種植着葫蘆。鎮上有一個叫趙文秀的人,他雖然靠務農為生,卻喜歡在自家種的葫蘆上畫個吉祥圖案、山水人物之類的,經常吸引得過往行人駐足觀賞,人送綽号“葫蘆趙”。
“葫蘆趙”的手藝是祖傳的,最開始,這葫蘆不是用來作為裝飾,而是用來點燈,他家與葫蘆結緣的故事頗具戲劇性。
清道光二十九年(1850年),趙文秀的曾祖父趙長君領着家人逃荒到東遼的夾信子屯。那時,這一帶遍地礦井,地下出煤,朝廷的“官窯”和民辦的“私窯”都在招人。趙長君年輕力壯,就到一處叫“三皇姑礦坑”的“背匠”(專門從井底往上背煤)隊裡去掙錢養家糊口。
從前下井背煤,沒有“礦燈”,每人發一個用泥做的燈,叫“燈虎子”(像今天的地瓜模樣),裡邊裝二兩豆油,在“虎耳”處有兩個“撚”,點燃後,礦工用嘴叼着。肩上是一個扁形的大柳筐。筐上有兩個硬爪,每人肩上墊兩個小枕頭,讓筐上的爪緊緊摳在上面,人要騰出手和腳,爬着往外背。每人每天最少得背4趟,一年下來,不少人因為叼“燈虎子”,牙床都磨秃了。
趙長君也不例外。為了叼這“燈虎子”,一年磨掉兩顆門牙。牙床天天紅腫。
那時,東遼這一帶山富水好氣候新,家家都種着葫蘆。有一天,趙長君從三皇姑礦坑回來,路過一家院子,突然發現院子裡的葫蘆架下結着一片小葫蘆,樣子很像他手裡的“燈虎子”!
他想,如果用這小葫蘆做成“燈虎子”,那就輕多了,礦工夥計們叼着也不至于費勁,甚至磨壞牙。
心靈手巧的趙長君向人要了幾個小葫蘆,一宿沒睡,依葫蘆畫瓢,用小葫蘆做了一個“燈虎子”,放“撚”的地方用泥巴裹上,以免燒壞漏油。第二天他一進礦坑,工友們就發現了,紛紛向他讨教葫蘆“燈虎子”的做法。趙長君也是個熱心的人,就一一教大家。
這事兒讓“坑頭”(負責此井的把頭)知道了,就命他做葫蘆“燈虎子”。從此這一帶的礦工們再也不用泥做的“燈虎子”了。大夥送給他一個外号“葫蘆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