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文化曆史悠久博大精深,重慶地處巴蜀之地。由于重慶當地擁有苗族自治縣和土族自治縣等,所以重慶文化包含了許多少數民族當地的文化,今天就由小編我向大家介紹曆史悠久的重慶秀山花燈文化。
秀山花燈,是我國西南地區花燈藝術中的一支重要流派,是集宗教、民俗、歌舞、雜技、紙紮藝術為一體的民間文化現象和民間表演藝術,是我國寶貴的民族民間音樂文化遺産。
秀山花燈以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的花燈藝術最具代表性而命名,又稱跳花燈、耍花燈、花燈戲,是一種古老的民間歌舞說唱藝術,廣泛流傳于四川、湖南、貴州、湖北四省交界的土家族聚居地區。
秀山花燈是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土、苗、漢各族人民喜愛民間歌舞,她曆史悠久,遍及全縣各村寨、城鎮,其中尤以隘口、清溪、蘭橋、平凱、迎鳳、湧洞、海洋、溶溪、峨溶、玉屏等地為最盛。秀山花燈傳統的表演形式有兩種。
秀山花燈表演每年從正月初二開始,至正月十五結束,十六以後叫厚臉燈。秀山花燈的傳統表演,場地不限,院壩、堂屋、街頭巷尾,隻要有一個十多平方米的平地即可。由于各地花燈班表演形式和表演風格、表演内容的需要,也有需要特殊場地的。如表演高台花燈,就需要傳統老式的木方桌二至三張,表演的二人在幾張桌子重疊高度的桌面上進行花燈二人轉表演。花燈小戲,需要搭台子,簡易布景,一般是在壩子的土台上表演,或者在吊腳樓上表演。曆經數百年的發展,秀山花燈逐漸形成了具有獨特風格的民間藝術。
曆史起源
秀山花燈它起源于唐宋,延續于元明,興盛于清代,是一種集歌、舞、戲劇和民間吹打于一體的以歌舞表演為主的綜合性表演藝術。秀山縣素稱花燈歌舞之鄉,其花燈戲源于漢族燈兒戲,後來融入了秀山土家族、苗族的歌舞表演技巧,發展為一種格調新穎、歌舞動人、為漢、土、苗各族人民喜愛的藝術形式。
秀山花燈,是一種古樸、诙諧、抒情優美,集歌、舞、韻白為一體,并以打擊樂、琴弦樂為伴奏的綜合藝術。據曆史記載,它起源于元代的跳團團(即男、女二人在方桌上載歌載舞,連說帶唱),明代又融入采茶戲的一些歌舞表演形式,始有花燈之稱。後來,又發展為搭花台、花燈單邊戲和現代花燈劇。
你可能也會喜歡: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河北京東大鼓
柔美的河北井陉拉花文化
上海本土藝術文化:浦東說書
獨具魅力的重慶梁平年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