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城市别稱的由來都是因為要更貼切的體現當地的風土人情和當地的獨特所在而取出來的,希望能讓人更容易的記住。那麼,在豐富多彩的廈門文化中,你知道廈門是否有别稱?有的話,那又叫什麼呢?還有這個名字的由來又是什麼?跟随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廈門(Amoy),原為島嶼城市,後來發展為海灣型城市,位于閩南金三角東南部,南接漳州,北鄰泉州,東南與金門島隔海對望,在兩岸敵對期間曾經炮火連綿。公元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1933年設市。
廈門由廈門島、離島鼓浪嶼、内陸九龍江南岸海滄半島、集美半島、翔安區以及同安等組成,陸地面積1699.39Km2,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裡。廈門的主體——廈門島南北長13.7公裡,東西寬12.5公裡,面積約為128.14Km2。
是廈門的主要島嶼,也是廈門第一大島嶼。廈門島是廈門經濟特區的發祥地,島上有廈門的商業和政治中心。各國殖民者最初居住的地方鼓浪嶼就在廈門島西南部。
AMOY是外國人來的時候,學着閩南人的發音叫的。有點像澳門的英文叫法的來曆。在以前都是叫AMOY的,可以看到早些時候的郵戳啊,上面寫的都是AMOY,包括很多的英語文章中,都是用AMOY來記錄廈門的。現在國家要求必須用漢語拼音來标記地名,所以才比較少用了。不過,在很多外國人的文章中,還是可以看到“AMOY”的叫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