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蒙古族傳統祭祀習俗:祭敖包

蒙古族傳統祭祀習俗:祭敖包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8 17:45:29

  每個民族都有着屬于自己民族的重大節日,而在蒙古族祭敖包便是他們的重大節日。蒙古族生活在遼闊的大草原,而祭敖包就是蒙古族人民在草原上開始祭祀。祭敖包承載了許多蒙古族人民的傳統文化及生活習慣。

  下面的内蒙古文化為您帶來更多關于祭敖包的内容,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關于祭敖包的由來,已無據可考。在民間卻流傳着一個動人的傳說。那是很久以前,蒙古族的牧人們,過着遊牧 祭敖包狩獵的生活。人們喪葬一直是天葬,屍體放在全是木制的“勒勒車”上漫無目的地在草原上行駛,什麼時候屍體掉下來,就在什麼地方自然露天安葬。牧人們因為思念親人,每年都想到安葬親人的地方悼念。可茫茫草原,到哪裡去找安葬地點呢?于是,随着對自然和動物的進一步了解。

  他們想出來一個辦法,那就是安葬親人時,随車帶着一峰駝羔,在安葬的地點将駝羔的血液放掉一部分。第二年将駝羔的母親或已二歲的駝羔帶上,沿着大緻的方向和路線去尋找。如果發現母駝或駝羔在某一處不肯前行或悲鳴,那就是安葬親人的地點。這時,牧人要壘幾塊石頭或拜幾把土,來祭禮親人,求得親人的祝福。如此沿襲,祖祖輩輩,世世代代,形成了敖包。同時,祭敖包的形式内容也随着時代的發展不斷演變,形成了今天的“祭敖包會” 。

  蒙古民族祭敖包的習俗淵源已久,其所祭祀的内容十分豐富。蒙古民族的薩滿教崇拜藍天。在蒙古人的心目中, 祭敖包确有一個至高無上的神靈,就是“長生天”,蒙古人賦予它以極大的神力。 《元史》卷72有關于祭天習俗的記載:“元興朔漠,代有拜天之禮。衣冠尚質,祭器尚純,帝後親之,宗戚助祭,其意幽深古遠,報本反始,出于自然,而非強為之也。”在古代蒙古人的觀念裡,天和地是渾然一體的,認為天賦予人以生命,地賦予人以形體,因此,他們尊稱天為“慈悲仁愛的父親”,尊稱大地為“樂善的母親”。

  他們還崇拜山嶽,崇拜河流,認為這一切都是由神靈掌管着。蒙古人因為把一切萬物都看作神靈來崇拜,從而也崇拜山川及土地的其他各部分或掌握這部分的神靈,這種聖地可以分成共同的和個别的兩類。這個别的聖地就是所說的敖包。所以祭敖包不是單一的祭天或祭地。祭敖包是祭各種神靈,是個綜合概念。 這種聖地是各氏族在自己的領地上所建,它起源于氏族社會。具有祭祀祖先留下的這片天地這方山水的意義,因而是祖籍的一種表征。蒙古語中姓氏一詞,就是由敖包一詞演繹來的。

  内蒙烏審旗的哈德亨、艾古爾斤、赫賴德、察哈爾等以氏族為單位供奉的敖包,就是烏審旗的十三個氏族的名義供奉的,因此敖包是氏族的标志,是旗徽的變形。 關于敖包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古時候,茫茫草原,遼闊無邊,天地相連,方向不好辨别,道路難以确認,邊界容易模糊,于是人們就想了個辦法,壘石成堆,當作标志。敖包原是指在遊牧交界之處及道路上用石塊或泥土堆積起來以作标記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會典》所記:蒙古“遊牧交界之所,無山無河為志者,壘石為志,謂之敖包”。

  後來逐漸被視為神靈的居所,被作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來的界标、路标就變成了祭祀山 祭敖包神、路神、村落保護神等神靈的場所,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選址建造。 敖包所祭,最初是自然的神靈,爾後又包括祖先的神靈。總之敖包成為神靈所栖之場所。敖包成為某一氏族,某一蘇木、某一區域的保護神。方觀承《從軍雜記》雲:“峰嶺高處,積亂石成冢,名鄂博,謂神所栖……”紀昀《烏魯木齊雜記》雲:“鄂博者,累碎石為蕞以祀神……”所以它是人們頂禮膜拜的聖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