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沙姜,估計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沙姜雞,沙姜豬手之類的菜。
但是到底啥是沙姜,他曬幹後又是啥香料,估計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這個土裡埋着的塊狀根就是沙姜,他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
在廣東一帶栽培盛行,因沙土栽培,根莖似姜,故老廣們稱之為“沙姜”。
挖出來的樣子和我們用來做泡菜的洋姜有點像,隻是洋姜質地不緊實,内部含水比較多,而沙姜質地很緊實,而且香氣非常的突出。
沙姜的香很有辨識度,是樟腦樣香氣,濃郁芬芳。
沙姜中含3%-4%的揮發油,主要成分就是龍腦桉油精、桂皮酸、香豆酸乙酯等。
而辛辣味又比生姜清淡的多,自身清雅的辛辣和特殊芳香滲入到菜品中,能揮散食物異味,還不會将食物混合成辣味,可以說是葷腥菜的矯味品。
那麼沙姜曬幹後的香料又是啥呢!
看到這個大家是不是會恍然大悟。
原來是山奈,其實在粵菜裡經常用到的沙姜粉,就是用山奈打成的粉。
(沙姜粉作用最多的地方就是鹽焗雞了)
隻是我們内陸人很少接觸鮮沙姜,才會把沙姜和山奈當成不想幹的兩種香料。
對于我,更習慣于把鮮的叫沙姜,幹的就叫山奈,這樣更好區分。
他們兩者在烹饪中都有應用,而且還各有各的優勢,甚至在粵菜中,沙姜的使用會比山奈更為廣泛。
比如白切雞的蘸料,就是大量的沙姜剁碎,加鹽,生抽,香油,香菜幹,沖淋熱油而成。
而沙姜雞,沙姜豬手,都需要用拍破的沙姜,先腌制食材,再用砂鍋焖煮。
隻有大力拍破的沙姜,汁液才會充分的被拍擠出來,再用熱油爆香的時候,才能夠更好地激發出沙姜的香味。
再說到山奈,山奈的香氣要比沙姜醇厚,同時因為幹制的原因,山奈的香氣明顯要優越于鮮山奈。
這一點與生姜與幹姜有些類似。
山奈的幹濕之别不僅帶來了香味濃郁程度的不同,它還帶來了香氣表現的差異。
山奈的香氣比較上浮,而沙姜的香氣則是比較飄逸,同時帶有果鮮的氣息,正是因為這種差異,使得兩者在應用中有了差異。
在我們常見的傳統鹵水之中,山奈可以搭配香葉、砂仁這類的香料。
用于提升食材表層的香氣,特别是對如五花肉這類帶皮的食材,它們帶來的效果十分的顯著。
而沙姜則可以,為以鮮度為主軸的配方,提供特别的增益。
例如搭配上南姜、香茅、莳蘿籽、小茴香、香菜籽這類香料,沙姜的效果明顯要強于山奈。
而在一些麻香的鹵水上,山奈與辣度融合之後可以更好的增強麻辣特有的前香。
沙姜在搭配香茅、靈香草、千裡香這類香料時,對于回口香氣的提升則要優于山奈。
兩者不僅搭配上有所差異,在一些特定的效用上也是有所區别。
沙姜可以搭配白蔻、肉蔻用于取代生姜,用于一些肉質較為嫩滑的食材,在提升味覺鮮度的同時,也可以保證食材肉質的嫩滑。
例如雞肉、鵝肉、鴿子肉、兔肉、蛙肉等。
而山奈則是可以與陳皮、花椒、胡椒這類香料,為一些肉質纖維較粗的食材,例如牛肉、鴨肉。
它可以更好的賦予食材一種由外而裡的香氣,讓香氣的層次感得到更好的體現。
除此之外,山奈還有一個最大的特性,它和芝麻相互作用後,香氣增益的 同時還能降低辣椒的辣度。
因此做紅油裡少不了芝麻,同時也少不了山奈。
好了,今天的沙姜和山奈,我們就聊到這裡,歡迎大家留言讨論,讓我們一起共同成長。
我是三哥,一個敬畏食材,尊敬傳統,熱愛創新的美食創作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