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深圳客家民居的特色與風格

深圳客家民居的特色與風格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16 23:08:36

  中國的建築文化特色是一個區域地方曆史文化的底蘊。有着“石頭的史書”的美稱。在中國建築的客家建築藝術是富有特色的一個組成部分。客家建築是中國五大民居之一。深圳文化是典型的移民文化,其客家民居建築具有明顯的移民文化特征。

  據史料記載,深圳的客家人大部分是中原南遷移民的後裔,深圳客家的大部分移民主要是由于清初“遷海複界”而從贛、閩、粵等地成批遷入的,這次遷徙被稱為客家人的第四次大遷徙。長期的遷徙與拓展,促進了深圳客家先民與當地原住民的融合,推動了當地的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深圳客家民居就是這部移民創業史的縮影。

  深圳的客家民居坐落在龍崗、寶安、羅湖等區,而又主要集中在龍崗區。龍崗區目前發現的100餘座客家民居,大都在清代乾隆、嘉慶年間興建。這裡的客家民居被稱為“客家圍”,以區分于“廣府圍”和介乎客家、廣府之間的“三合院”。

  “鶴湖新居”以及清代崛起衆多氣勢恢宏的客家民居,正是深圳客家先民勤勞開拓、創基立業的生動寫照。深圳的客家圍樓,其淵源于中原傳統禮制府第式院落民居和莊園式塢堡的基本形制,是閩西客家土樓以及粵東興梅地區客家圍龍屋與“四點金”(帶四角雕樓的圍龍屋)的繼承和發展,同時還吸收了嶺南廣府民居的優點。

  深圳客家民居更多是類似江西贛南客家地區的方形圍屋。它保留了興梅地區客家民居的月池、禾坪、堂屋、橫屋的傳統,但卻丢掉了後面半月形斜坡式的化胎,或将化胎變為長方形平面式的天街(如龍田世居),并進一步将其住房由單間改為“鬥廊式”套間。

  在以往的客家民居中,人們更多的是考慮大家族的利益,隻片面地強調建造一個可以容納整個家族“聚族于斯”的居所,而無顧小家庭的私密性需要。深圳客家圍屋的設計無疑是為追求個體私密性而對廣府民居的一種兼收并蓄。這種“封閉中的開放”,正是既重宗法禮儀又敢于在外創業的深圳客家先民的大膽創造,實為客家民居建築的一大進步。

  在許多地區的客家祠堂中,都是隻供奉祖先,不容其它神祗插足其中的。但深圳客家民居的祖堂所在地,既設祖宗神位,也在神座下供奉土地神,在廳堂側供奉觀音像,可見其已将原來占絕對優勢的祖先崇拜與神靈崇拜并重,顯示出深圳客家先民兼容并包的胸懷,這也是深圳客家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征。

  深圳因屬近海地區,海風含有堿性,為防潮濕與風化,這裡的客家民居建築材料與構築方式除保持中原土構方式之外,還采用三合土與磚結合和利用蚝灰的就地取材等方式,内部主體建築則為磚木結構施以彩繪,其變異的部分體現了其瀕海民居的特點。

  作為中原文化與嶺南本土文化融合的産物,深圳客家民居建築中體現了大量移民族群的建築文化特征。對深圳客家民居進行研究,可以涉及曆史學、建築學、考古學、地理風水學、民俗學等各種學科,尤其對客家移民文化史的研究,亦是一筆有待發掘且彌足珍貴的曆史遺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