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說《三國演義》裡,諸葛亮設壇祈禱,要風得風,果然大貨把曹操的戰船燒成灰燼,從而借助上天神功,取得赤壁之戰的勝利。他還能預知天相,判斷日後有霧,淡定接受周瑜的刁難,勾引曹操上套,順利誘借十萬支箭。
藝術作品中的諸葛亮神機妙算、智慧超群,猶如通曉天意的神靈。
我們知道,小說戲劇裡的諸葛亮的确猶如魯迅先生所說的,有“狀諸葛之智近乎妖”的嫌疑。“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借東風”“空城計”等經典故事雖然被人們口口相傳,但卻是作者虛構出來的東西。
誠然諸葛亮的才能不一般,品行在高處,稱得上一代賢臣。但是,他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神靈,沒有《三國演義》裡描寫得那麼神奇,他也有自己的短闆。
那麼,諸葛亮的缺點是什麼呢?
如果用辯證的眼光看問題,人沒有絕對的優點,也沒有絕對的缺點,它們往往随着環境的變化而呈現不同的側面,或者說優缺點有轉化的可能。
處事謹慎毫無疑問是諸葛亮的優點,但是他太謹慎,又為人們所诟病。
一方面,謹慎意味着細思、穩妥、冷靜,往往是成大事者必備的潛質;而另一方面,謹慎又暗含着猜疑、猶豫、膽小,往往會贻誤戰機,錯失良機。
諸葛亮為人謹慎,處理家國大事,猶如老婦人繡花一般仔細認真,因為他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為蜀漢奠定了根基。但是,由于心思綿密,在魏延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謀”後,諸葛亮思前慮後,認為這個建議風險太大。小心謹慎的慣性,讓他否定了魏延的策略。
《魏略》中記錄了當時魏延對諸葛亮的建議,“今假延精兵五千,負糧五千,直從褒中出,循秦嶺而東,當子午而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而公從斜谷來,必足以達。如此,則一舉而鹹陽以西可定矣。”從這段文字可以看出,魏延的計劃具有很大的冒險性。但是,這個奇謀一旦成功,長安歸于蜀漢,諸葛亮的北伐大計就會取得階段性成果。
魏延的奇謀很有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味道,既有賭一把的豪氣,更有舍我其誰的毅力。面對魏延,一向謹慎的諸葛亮認為此計實施起來難度很大,風險太高,他棄而不用。
冒險偷襲成功的戰例,在曆史上比比皆是。誰也不敢說自己打的全是勝仗。蜀漢滅亡時,鄧艾率領士卒們“自陰平道行無人之地七百馀裡,鑿山通道,造作橋閣”,雖然曆盡艱辛,但終于偷渡成功,兵臨成都城下。
在鄧艾偷渡陰平關前,沒有人想到這是一條懸崖叢生、峭壁擋道的不歸路,正是鄧艾的大膽,冒險,魏國将蜀漢滅亡。
因為諸葛亮不予采用,魏延的胎死腹中。如果魏延的子午谷計劃能夠成功,三國後期的戰局或許完全成為另外一種情态。蜀漢後來不得不面對強大的魏國。
諸葛亮式的自信有剛愎自用的痕迹。早在隐居期間,諸葛亮就“每自比於管仲、樂毅”。管仲是齊國成為春秋首霸的關鍵人物;樂毅是連破齊國七十二城的鋼鐵俠士。
不自信,無人生;太自信、毀一生。還沒有出道的諸葛亮常常把自己看做管仲樂毅,是他自信?是他狂妄?
諸葛亮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臣,他事必躬親。任何事情都要親自過手,是别人沒能力,還是不大放心别人,諸葛亮很有自傲的味道。
如何用人?最能看出一個人精神風貌和氣度境界。
諸葛亮在用人方面受人诟病。魏延勇猛過人,在鎮守漢中的人選上,大家都認為隻有張飛能擔起重任,但劉備卻選中魏延。
而在諸葛亮眼裡,魏延性格孤傲、謀略能力欠缺,隻是讓他在第五次北伐時擔任前鋒。
對于馬谡,劉備認為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而諸葛亮認為馬谡才智過人,和他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在鎮守街亭的人選上,諸葛亮堅持使用馬谡。可是,街亭失守,諸葛亮揮淚斬馬谡,自己吞下了自己種的苦果。
因為有缺憾,人生才顯得豐富多彩;因為不完美,人才顯得有血有肉。
生逢亂象環生的三國時代,諸葛亮是有缺點的能臣,而不是神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