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一個美麗的海港城市,是我國第二個吞吐量達到億噸的大港,在過去人們因地制宜,以漁業為主要的生活手段,但是大海上氣候變幻莫測,風雨無情,天後宮就是為了保佑海上作業的人們而設立的,後形成一系列傳統活動,流傳至今成為青島文化的一部分。
起源
天後宮是明代成化三年(1467年),由青島村胡姓族人捐資興建,有殿堂三間,供奉媽祖、龍王和财神。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在住持宿義明的募捐下,擴大了建築規模。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天後宮制定了緻祭制度,并建成大殿,鳌山衛和浮山所的官員們分春秋兩季前來祭奠,使這裡形成了規模盛大的海灘廟會,即新正民俗文化廟會。
發展
“文革”時期,天後宮遭受了巨大的人為破壞,1996年,天後宮得到了重新整修,變成了一座煥然一新的青島市民俗博物館,新正民俗文化廟會也得以恢複。“新正民俗文化廟會”,在青島人的心目中有着深遠的影響,也是青島市市南區延續至今惟一的大型文化廟會。2000年予以恢複,由青島市文化局主辦。
天後宮新正民俗文化廟會經過了曆史的沉澱和民間的自發推動而發展到今天,具有傳統文化、民俗文化、民間信仰、寓教于樂和傳統民間文藝傳承等重要價值,作為一種民間信仰和民間文化活動,具有其獨特的影響力。
活動
新正民俗文化廟會包括新年撞鐘儀式、民俗風情攝影大賽、“迎新春”對聯、燈謎大賽、“百姓樂”民間藝術雜耍表演賽、“童年的回憶”民間遊戲競技表演賽、“祭海”民俗表演、民間剪紙大賽、民俗文化藏品交流鑒賞大集、“亮出你的絕活來”民間藝人絕活展示、元宵燈會、文藝演出等豐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活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