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二月春社是什麼,仫佬族的傳統節日

二月春社是什麼,仫佬族的傳統節日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30 18:00:48

  仫佬族有着許多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都是從很久以前傳承下來的一種風俗。其中二月春社就是一種祭拜竈王的集體儀式。在仫佬族的眼中,隻有祭拜了竈王來年才能五谷豐登。

  那麼,下面随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二月社也叫“祭社王”或“春祭”,這是仫佬族一種集體崇拜儀式,以“冬”為單位進行,具體日期看曆書決定。據說社王能保禾苗豐收,因此為仫佬人民所崇敬,二月祭社的目的就是祈求社王保佑五谷豐登。

  社有社廟,多設于村頭大樹下。仫佬族的二月春社日當日,家家戶戶舂糍粑,殺雞祭祖,接新媳婦回家。全村進行春祭,各家各戶湊錢買豬,擡到社王廟宰殺,每戶派一位代表參加,敬祭社王時,将豬肉分成若幹份,用竹子串聯起來,一串一串地挂在竹竿上,分放在社王廟的兩旁。

  祭完社王,各人将一串豬肉帶回家,如果這一年春社在春分之前,民間認為年成好,有剩有餘,代表們先飽吃一頓,剩下的串肉再分給各人帶回去。如果春社在春分之後則年成不好,大家要省吃儉用,先分再吃,把豬肉全部分到各家各戶去吃,煮黃花(一種灌木花)、煮黃色糯米飯供神,全家食用,民間認為,可減少小白螞蟻之害。

  祭期,由值年頭人(由同“冬”的各戶輪流擔任)備辦香紙蠟燭,同時還要擔負殺豬分肉的事務。祭一次殺豬一頭(全村集錢),以煮熟的頭、腳、尾、肚腸祭供社王,其餘的生豬肉待祭過社王後,由值年頭人平均分給各戶。當天夜晚,家家戶戶過節,殺雞、包粽粑(春節期間仫佬族不包粽,二月社才包)。先供奉祖宗,後全家食用。凡在上年讨媳婦的,必須在這一天送10至20擔粽粑到女方家認親,接新娘回家,女方家也必須以相同的禮物回敬。

  社節那天,仫佬族還有向“社王”報丁的習慣。凡是有新生男嬰之家,必須備辦豬頭等三牲供品去拜祭“社王”。主人點燃一柱香,插到“社王”偶象前,擺上供品,斟上三杯酒,口唱“婆王給我生貴子,我請社王保平安,孩子成長續香火,祖業萬代有人傳”之類的歌。認為這樣,就能以虔誠之心取得“社王”的保佑。孩子就可以除病消災,健康成長。同時還要給同一“社王”轄區的各戶分紅蛋,表示通報自己家庭又添丁了。但是“報丁”隻限于報男孩,生女孩不需報。

  您可能還喜歡:

  你所不知的蒙古族藝術文化

  讓人垂漣的回族清真美食文化

  盤點畲族的傳統節日大全

  自然崇拜的遺俗,錫伯族的祈年樹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