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達斡爾族的姓氏大搜集

達斡爾族的姓氏大搜集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28 10:46:21

  姓名作為語言中的一種特殊專名詞語,是标志社會結構中一種血緣關系的符号。姓氏是我們從我們的祖先那裡繼承過來并将傳承自己的子孫的血緣象征。在達斡爾族文化中,傳統姓氏有“哈勒”、“莫昆”兩個姓氏,你知道還有什麼其他姓氏嗎?接下來就讓我們去深入了解一下吧。

  哈拉

  達斡爾族父系氏族組織的統稱,“哈拉”之上冠以不同的哈拉的名稱,稱為各哈拉的全稱,如敖拉哈拉、鄂嫩哈拉、莫日登哈拉等。自公元12世紀至17世紀,達斡爾分布在黑龍江北岸西起石勒喀河,東至牛滿河(今俄境布力亞河),北自外興安嶺,南達黑龍江廣大地域裡。

  鄂嫩哈拉

  17世紀中葉以前分布于黑龍江中遊北岸支流鄂嫩河流域,故名“鄂嫩”哈拉。原分為都博淺、阿協金、昆吉等三個莫昆。17世紀中葉自黑龍江北南遷後,都博淺莫昆的族衆停留于嫩江上遊兩岸,阿協金、昆吉倆莫昆族衆分布于嫩江中遊倆岸地區。

  分布于嫩江上遊的都博淺的莫昆,人口衆多,勢力強大,其始祖額穆蓋的獨生子圖爾嘎裡育有7個兒子,他們分别建立開闊、博庫爾淺、霍日裡、伊斯爾、博斯呼淺、都爾本淺、齊爾莫勒登等7個屯落,形成7個新的莫昆,《大清曆朝實錄》所錄“阿撒津”城。即阿協金莫昆故地。

  自民國初年後阿協金莫昆簡稱“鄂”姓,昆吉莫昆簡稱“敖”或“吳”姓。今齊齊哈爾市富拉爾基區霍恩闊(洪河)屯系鄂嫩哈拉的宗屯,後有該屯分立出來的前多布台等屯。清康熙二十三年調500名達斡爾兵在額蘇裡地區屯墾,後留駐瑷珲,其後裔成瑷珲達斡爾人。乾隆二十八年自布特哈調500八旗官兵赴新疆永戍伊犁,以鄂嫩、敖拉哈拉為主力。

  莫日登哈拉

  17世紀中葉以前分布于黑龍江中遊北岸烏魯蘇穆丹地區,即奧列斯莫日登的地區附近,故名“莫日登”哈拉。民國時簡稱蒼、莫、孟等單字姓。17世紀中葉自黑龍江北岸南遷嫩江流域時,大部分留嫩江上遊倆岸。直到20世紀30年代初,布特哈莫日登哈拉族衆仍保持聚族而居、哈拉外婚、繕修族譜等哈拉的傳統,後以單字“孟”為姓。

  齊齊哈爾地區莫日登哈拉族衆,聚居在現富拉爾基區的罕伯岱屯,後有一部分族衆散居于其他的屯落。清雍正十年建呼倫貝爾八旗時,從布特哈地區調730名達斡爾官兵呼倫貝爾屯墾,因當地氣候寒冷,不宜農耕,大部分達斡爾于乾隆初年返回原籍,惟在當地任官職留在呼倫貝爾,其後裔成為海拉爾地區達斡爾人,民國二十年海拉爾地區的92戶達斡爾人中,有莫日登哈拉人22戶。乾隆年間赴新疆永戍伊犁等地的達斡爾中,有莫日登哈拉西布奇莫昆成員。

  敖拉哈拉

  達斡爾族人人口中繁衍最多的哈拉。17世紀中葉以前因分布于黑龍江北岸曆史名鎮雅克薩以北、以東山區為名“敖拉哈拉”(達斡爾語稱山為“敖拉”)。分為敖拉、多金、雅爾斯、克爾哲等莫昆。17世紀中葉自黑龍江北岸南遷嫩江流域時,一部分族衆定居于嫩江上遊兩岸,另一部分遷至嫩江中遊齊齊哈爾地區。

  分布于嫩江上遊布特哈地區的敖拉哈拉族衆,系該哈拉始祖呼力爾肯的9個兒子的後代。民國初年後以“敖”為姓。20世紀30年代,分布于齊齊哈爾地區的敖拉哈拉族衆,人口衆多,分布地域廣,自民國初年後将各莫昆姓氏簡化為漢字單姓,“敖”“多”“楊”“閻”“單”等,額爾門沁、莽格吐、敖乃格日、紮布哈、雅爾塞等屯,是齊齊哈爾地區敖拉哈拉人聚居的古老屯落,自清末以後,以額爾門沁屯為核心,一批田間勞作的的臨時住所----地房子,相繼發展為屯落。

  清康熙二十三年調500名達斡爾兵在額蘇裡地區屯墾,後留駐瑷珲,其後裔成瑷珲達斡爾人的先祖。至民國八年後裔在瑷珲地區294戶,其中敖拉哈拉的有51戶。清雍正十年建呼倫貝爾八旗時,從布特哈地區調730名達斡爾官兵呼倫貝爾屯墾,因當地氣候寒冷,不宜農耕,大部分達斡爾于乾隆初年返回原籍,惟在當地任官職留在呼倫貝爾,其後裔成為海拉爾地區達斡爾人,民國二十年,92戶海拉爾達斡爾人中,有敖拉哈拉32戶。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