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靠衣裝”。服飾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我國有56個民族,由于地區不同,氣候相異,及不同的民族習慣,各民族(特别是少數民族)的服飾都相當具有特色。那麼你知道高山族的男子服飾具有什麼特色嗎?民俗學者們将高山族男子的服裝式樣按地區分為四種類型。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别具一格的高山族文化。
1、以泰雅、賽夏和北部阿美人為代表的北部型
其特征是以窄幅麻布為衣料裁制的無袖胴上衣,就像是現代人穿的無扣風衣。這種外褂用兩幅布拼縫,隻在背部和腋下縫合,前面未縫部分為對開前襟,釘兩條紐帶相結于胸前。無袖胴衣有長、短兩種,長的到膝蓋,叫做“魯靠斯”,短的隻到肚臍,叫做“拉當”。這種服裝隻是普通服裝。喜慶節日赴宴所穿的盛裝則以白衣為底,在胸和背部織有幾何花紋加上挑繡和貝珠裝飾,顯得特别美觀别緻。
另外,泰雅人和北方山地的男子,還習慣在腰部橫纏一塊條紋麻布作為腰裙以遮蔽下體。胸前還挂一塊斜方布為胸衣。除夏季外,還要用四塊窄幅麻布縫成長方形圍住上身,在左肩上打結,也就是鬥篷。其形狀如袈裟一般,再配上腰裙,頗有幾分英武之氣。頭上一般戴半圓形的皮帽或尖頂的藤帽,赤腳。賽夏人隻有胴衣、背心,沒有袈裟般的披衣。
2、以曹人和布農人為代表的中部型
其特征是以鹿皮為衣料,上衣為帶毛的鹿皮背心,外披鹿皮披肩,這同時是狩獵成果的展示。這種鹿皮背心背部為一整塊,前襟兩塊,胸部敞開,雍容華貴,十分神氣。除背心和披肩外,在胸前還挂一個方形的胸袋,胸袋當胸處,織上幾何花紋的圖案。這種胸袋既是一種裝飾,又很實用。它可以裝槟榔、煙鬥以及其他零碎,非常方便。他們在腰間也挂一塊以方形斜布折成三角形的腰袋,用以遮蓋下身。
節日裡的盛裝,則另外加上斜方挑繡胸,在腰部垂黑布前裙一塊。出獵或赴盛會時,還要加上鹿皮套臂及套褲。曹人中老人的“禮服”更為隆重,往往在盛裝之上,罩一件紅裡黑面對襟的長袖外衣,頭戴皮帽,腳穿雪鞋形皮鞋,氣概威儀,很有些趕赴國宴的封疆大吏的氣派。
3、以排灣、卑南、魯凱和南部阿美人為代表的南部型
其特征是對襟長袖上衣和背心形短褂,腰部系半腰裙,或系一條寬腰帶,垂下兩端作為前裙。無論是背心形短褂也好,還是對襟長袖上衣也好,這些族群的人都喜歡在衣服的袖、領、腰及下擺鑲上細條的花邊和精制的圖案,其刺繡水平也很高超,具有明麗多彩的南方特色。
排灣、卑南的貴族則以豹皮為披肩,以豹牙、鹿角為頭冠,下穿彩色或挑繡的棉布套褲。平民隻用黑布纏頭,赤腳不穿鞋。
4、蘭嶼島上雅美人的雅美型
由于生活在海上且氣候炎熱,因此這裡的男子平時僅系一條用寬約三四寸厚布做成的丁字帶遮擋下身,除偶爾穿着一些用植物纖維制成的對襟短衣或背心外,很少再穿别的衣服。為避暑,頭上常戴藤盔或木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