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畲族文化中的小說歌就是最真實的寫照。雖然畲族小說歌隻是手抄唱本,但豐富的内容,卻貫穿了畲族曆史的發展進程。畲族小說歌是對壓迫與苦難的深切痛訴,以及對生活的窘迫。那麼,大家就随小編一起看看源遠流長的畲族小說歌文化吧。
發源于福建省霞浦縣侯南鎮白露坑村。白露坑是畲族人口最為密集和文化積澱最為豐富的區域,堪稱閩東第一村。最初畲族歌手将章回小說和評話唱本改編為山歌口頭唱本和手抄唱本,後逐漸在流傳的英雄人物事迹的基礎上,結合本民族生活、心理、語言特點創作了一些作品,如《高皇歌》、《曆期歌》、《鐘良弼》、《白蛇傳》、《十賢歌》、《鐘景祺》、《藍佃玉》等,于是形成小說歌。
小說歌作為長篇故事歌,是畲族民衆創造的文學樣式和文化載體。曆史上,白露坑村曾出現鐘學吉、雷德朵、鐘學算等傑出歌手,清末民初是小說歌的全盛階段。
畲族素有盤歌、對歌的傳統習俗,這種以歌代說、以歌當哭、以歌傳情、以歌達意,貫通整個生活的行為,霞浦畲民貼切地稱之為歌言。
小說歌是一種長篇故事歌。題材和内容大都取材于我國民間流傳的戲曲、曲藝中的故事,與畲族的日常雜歌有别。其基本特點是:叙事性強,有故事情節;有嚴謹的結構章法;運用多種技法對人物形象進行藝術加工;每篇由衆多的單首組成,單首的結構為四行,每行七字,類似漢語格律詩的七絕,最短小說歌也有幾十首;作者的署名被巧妙地隐藏在歌尾。
另外,小說歌除了由畲族民間歌手根據漢族章回小說或話本改編的《西遊記》、《白蛇傳》、《梁山伯與祝英台》等外,還根據本民族流傳的英雄人物和結合畲族的生活特點、心理素質重新進行藝術創作,内容豐富,形式多樣,語言明快,音韻和諧,不用典故,也不用誇張和粉飾,融叙事、詠物、抒情為一體,樸實真切。
您可能還會喜歡:
惟妙惟肖的朝鮮族長鼓舞
滿族春節傳統文化都有哪些?
瑤族盤王節,一個神奇的節日
東北滿族民居文化,你了解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