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羌族民間戲劇:釋比戲

羌族民間戲劇:釋比戲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24 08:01:54

  在中國古代,戲曲是供人們逢年過節或家有喜事的時候欣賞的一種娛樂節目,經過長時間的發展與各地的文化差異下,所以形成很多不一樣的戲曲文化。但是羌族民間的釋比戲卻是一種與祭祀活動有關的戲曲。

  那麼,下面随小編一起來看一下羌族文化吧!

  流傳于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縣、汶川和綿羊市北川縣等羌族地區,有一種集祭祀禮儀與戲劇表演于一體的羌族民間戲劇。羌語叫“刺喇”或“俞哦”。此戲在祭神或婚喪嫁娶等活動中表演,均由巫師釋比主持并扮演,故稱“釋比戲”。

  釋比戲始于何時,尚無确切史料依據,一些專家認為這與祭祀活動有關。每年的農曆十月初一、八月十五的還願活動,四月份的祭山會及祭天、祭廟、祭酒等活動。釋比不但主持這些大型的集體祭祀活動,也為單戶家人做驅邪祛魔、治病消災的法事。為了使這些活動生動有趣味,吸引周圍觀衆,釋比們将一些神話傳說,曆史故事融入禮儀活動中。在做法事活動時,釋比們模拟各種神仙、鬼怪的語調,又唱又跳,有時加上一些插科打诨、逗人取樂的表演,以增加娛樂性和神秘性。

  羌族祭山會主持釋比

  釋比戲分上壇戲、中壇戲和下壇戲。上壇戲叙說神事,一般在集體活動時演唱。如《木姐珠與鬥安珠》講述先祖木姐珠從天上下凡與牧羊人鬥安珠結婚,建設羌寨的故事。種壇戲反映的是人事,一般是保佑平安吉祥,人畜興旺,五谷豐登。如《羌戈大戰》講述羌人西遷四川茂縣地區,與魔兵戈基人戰鬥。終于在天神木比塔幫助下,戰勝戈基人,始得安居樂業。此外《赤機格補》、《木姐珠剪紙救百獸》等戲。下壇戲叙說鬼事。釋比表演如何施展法術驅逐鬼邪的故事的等戲。

  釋比戲的表演、原始古樸,角色由釋比扮演,一人可扮演兩個或多個角色,既演男子、又扮女子。有些戲,以釋比為主,群衆也可以參加,他們既是觀衆又是演員。如求雨祭祀時演出《鬥星魃》,在釋比的指導下,挑選一人扮旱魃,藏匿于山林之中;以後,羌民敲鑼打鼓,口呼号子,手拿象征性的武器,追擊旱魃,直到将旱魃抓獲。釋比戲的演出,沒有固定的場所。祭祀場所、神山、神林、湖邊、草坪、庭院、堂屋都可作為演出“舞台”。而中壇戲《婚嫁》,則在新郎新娘的堂屋裡表演,一問一答,一唱一和,插科打诨,逼人取樂。

  您可能還喜歡:

  曆史悠久的藏族飲茶文化

  神奇的黎族醫藥文化

  土家族圖騰文化預示着什麼?

  關于黎族植物文化你了解多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