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是繪畫的理論術語。最初的透視是采取通過一塊透明的平面看景物的方法,将我們所看到的事物準确描繪在平面上,就成為該景物的透視圖。在實際生活中,往往因為距離、位置等因素的不同,在我們的視覺中就會産生近大遠小、近疏遠密、近寬遠窄、近高遠低、形狀發生改變的感覺,這樣的現象就是我們所說的“透視”。透視學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産物,也是素描學習必修的基礎知識,隻有掌握了透視,才能表現出多元的、豐富的視覺效果。而繪畫中根據物體在空間的位置可以将透視分為一點透視、兩點透視、三點透視以及圓形透視,根據視點的位置可還以分為焦點透視和散點透視。
什麼是視平線
很多人在開始繪畫前沒有明白視平線的概念,因此在繪畫過程中出現了很多不該出現的問題。其實視平線是由你的眼睛在觀察物體時的高度決定的,它是與人眼等高的一條水平線。而透視就是因我們的眼睛與物體的高度不同而決定的。
一點透視
平行透視也叫一點透視,是指在60°視域中,觀察正六面體上下、前後、兩側六個面,不論立方體在什麼位置,隻要有一個面與可視畫面平行,立方體和畫面所構成的透視關系就叫“平行透視”。可以以立方體、球體體面關系去理解和分析。
我們平時接觸到的物體以六面立方體居多,這些物體不管它的形狀如何不同,都可以歸納在一個或數個立方體中,有上下、前後、兩側六個面,隻要其中有一個面與畫面平行,就叫做平行透視。
從圖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立方體包含視平線或主垂線時隻能看到兩個面;當立方體包含主垂線時,隻能看到正面和底面,或者正面和頂面。
當我們看到立方體不包含消失點、視平線和主垂線時,可以看到三個面。立方體在視平線以上的位置時,可以看到底面、正面和側面:立方體在視平線以下的位置時,可以看到頂面、正面和側面。
兩點透視
兩點透視也稱“成角透視”,就是把立方體畫到畫面上,立方體的四個面相對于畫面傾斜成一定角度時,往縱深平行的直線産生了兩個消失點,在這種平行情況下,與上下兩個水平面相垂直的平行線也産生了長度的縮小,但是不帶有消失點。
成角透視有兩個消失點,分别在視平線的兩端。
消失線永遠向消失點消失,隻有近大遠小的變化。
垂直線永遠垂直,隻有近大遠小的變化。
三點透視
由平行透視演變的上下傾斜透視
一座樓房與我們平行,為平行透視。我們現在擡頭仰視,即變為上傾斜透視,原水平線仍然水平,原垂直線與我們的畫面有了一定的角度,為近低遠高線,它消失于天點。
若我們向下低頭俯視,原垂直線變為近高遠低線,它消失于地點,原水平線不變,仍然水平。
平行仰視圖
平行俯視圖
三點透視在現實中的運用
三點透視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物體本身是傾斜的,如斜坡、樓梯等,這些物體的面本身與地面和畫面都不平行而傾斜,不是近低遠高的面就是近高遠低的面。第二種就是物體本身垂直,因為過于高大,平視看不到全貌,需要仰視或俯視來觀看。
圓形透視
前面所講的多種透視都是以直線為主,用它來說明基本規律容易理解。但是客觀事物中除直線外,大多數還是曲線,曲線的種類很多,但大多數還是規則的曲線(圓、橢圓等)。
圓經透視變形後其形狀為橢圓形。與地面平行而與畫面垂直的圓,位置越接近視平線,其透視縮形變化越大,如圖所示。
圓經透視變形後其形狀為橢圓形。與地面和畫面垂直的圓,位置越接近中線,其透視縮形變化越大,如圖所示。
與畫面平行的圓,無論遠近,都保持圓形,隻有近大遠小的變化。
中西方繪畫透視的比較
中國繪畫的透視法是畫家的觀察點不固定在一個地方,也不受視域的限制,而是根據需要移動立足點進行觀察,凡是在各個不同的立足點上所看到的東西,都可以在自己的畫面上表現出來,如《清明上河圖》,這種透視方法也叫“散點透視”。中國繪畫就是采用散點透視的原理才創作出數十米、百米以上的長卷。
而西方繪畫一般采用的是“焦點透視”,它就像照相一樣,觀察者固定在一個立足點上,将所能攝入鏡頭的物象如實照下來,因為受空間的限制,因此視域以外的東西就不會進入畫面。運用焦點透視的畫法就産生了西方的寫實性繪畫,如達·芬奇的《最後的晚餐》,就是焦點透視的典範之作,在平面上創造出三維空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