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我國得天獨厚的條件,我國大部分民族都是以農業生産為主。同時也造就了一系列為了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的日子。在毛南族文化中分龍節就是這麼一個為了祈求豐收的節日。這天舉行各種活動,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毛南族分龍節是毛南族祈神保佑豐收的傳統節日。于農曆夏至後的第一個辰日(龍日)前後舉行,一般活動有兩三天。說是“龍”是管雨水的,“龍日”前後祭拜它,是求其均勻降雨以獲得好收成。
過節前一天,要“椎殺”一頭公牛,用牛頭、牛尾、牛腳、牛内髒祭龍。祭時有法師喃經、跳神。牛肉則分給各家各戶或拿到市上出賣,收入作為節日費用。祭龍後二三天,各戶自拜祖先、三界仙、竈王、地主娘娘等,也是求神靈保佑五谷豐登。又用糯飯、粉蒸肉喂牛,以酬謝它耕作的辛勞,并給牛放假一天,讓它好好休息。
嫁出去的女兒則帶上子女和禮品回娘家過節,親戚朋友也常常登門賀節,青年男女則盛裝聚會唱歌,選擇知音。現在過此節,宗教迷信活動多已廢棄。增加了文體競賽或者開展有關生産生活方面的科普活動等。
龍是毛南族的民族圖騰,因此,龍的形象、龍的影響在毛南族人民生活中無處不存在。龍的最大節日是分龍節,又叫五月廟節,它是毛南族一年一度祭祀龍的傳統大節。廟節是毛南族的傳統節日,又稱分龍節,過節的日期因村而異,有些村寨定在自農曆夏至算起的第一個亥日,有些村寨則定在自夏至算起的第一個辰日。
廟節前,人們還走親屬、會朋友,出嫁在外的女兒用新竹籃裝上用葉子包着的五色糯飯、粉蒸肉。帶着兒女回娘家,外公、外婆看到外孫自是有說不出的高興。廟節時,村裡的老人都來到村寨公衆立起的三界廟,祭祀三界公爺、祈福納吉。
三界公爺是毛南族最崇拜的一位保護神,同時又是一位藥神和牛神,傳說他曾制服兇神雷王,而龍王和雷王又是管風雨雷電的神,所以要祭祀這位飼養毛南菜牛的創始神,因此要殺牛須到三界廟前去,舉行隆重的“椎牛”儀式,師公們驗經作法,唱神歌、跳木面舞,求雨祈風,後氣氛肅穆而熱鬧。
毛南族居住在黔桂邊界的大石山區,地勢南高北低,南北氣候不同,因此民俗也有差異,以峥嵘峭峋的鐵坳為界,北邊的中南稱為上團,南邊的下南稱為下團,節日的日期是從每年五月的夏至這天算起,按地支順序往前數,到辰日這天便是下團的分龍節。因此,上團總比下團提前五天過節日,因分兩次祭祀龍的活動。
節前,家庭主婦們就着手準備節日特有的食品了,她們上山采集做五色糯飯用的金黃花、楓樹葉,到野場(集市)上買品紅粉、品綠粉,然後蒸五色糯飯、粉蒸肉。紅、黑、黃、綠、白五種顔色的糯飯散發出特殊的香味。人們還興緻勃勃地到戶外折回柳枝。把糯飯捏成小團粘在柳枝上,插在中堂,預祝年成豐收。
青年男女在廟節歡慶情緒更為高漲。這是一個抒發情懷的日子。歌場上、山坳口,處處歌聲處處情,節日的毛南山鄉洋溢着無比的歡樂。“五月分龍是端陽,哥妹同來祭龍王。今年哥妹同排坐,明年哥妹進洞房”青年男女們則趁分龍唱歌傳情尋找意中人,男的送花竹帽,女的贈繡花鞋,場面異常活躍,充滿了濃郁的民族色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