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仫佬族傳統文化的節日:走坡

仫佬族傳統文化的節日:走坡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2-22 17:27:48

  仫佬族的走坡節日,是為青年人找尋終身伴侶的節日。而時間被定為八月十五這天,在這天裡男女雙方相互對歌,以表示愛意。在對歌結束後,相互贈送禮物以表示願意與對方結成伴侶。那麼,下面随小編一起來看一下仫佬族文化吧!

  多在春、秋農閑時節舉行。春季走坡選在春節至元宵節的一段時間,秋季走坡選在中秋節前後的一個圩期裡。走坡活動,古有慣例,不必發通知、出布告,坡會的日期和場所,群衆心中早已有數。相傳最大的坡場是東門、喬頭、小長安三鄉交界的花源洞和四把鄉龍潭邊的新印坡。屆時,青年男女身穿節日盛裝,女的花枝招展,男的潇灑大方,成群結隊,由各村各寨雲集到坡場來。唱歌傳情,互唱互答,有邀請歌、盤問歌等,增進彼此的了解。如果男女雙方有情有意,便接唱傾訴愛慕之情的“談情歌”;如雙方感情進一步加深,進而即唱“初結歌”,表示初步認定對方為自己的意中人。

  對歌結束時,要唱“惜别歌”、“相約歌”,表示年輕戀人依依惜别、難分難舍,盼望再相見的心情,并互贈信物,男方送女方月餅稱“同年餅”,女方送男方同年鞋,又稱“鴛鴦鞋”,意為成雙成對,共結同心。

  如,男:八月十五月團圓,哥送月餅表姻緣;

  為了我倆成雙對,禮輕情重妹莫嫌。

  女:郎哥愛,手接月餅心花開;

  八月中秋哥送餅,九月重陽妹送鞋。

  這首歌,既唱出了送物定情的心願,又約定了下次相見的日期。再次走坡時,先到的一方唱“守等歌”,接着唱“重逢歌”,試探對方誠意和表示永遠相愛的“結雙歌”,互相贊美的“贊花歌”,表示别後思念之情的“思雙歌”,渴望結親和向往婚後幸福生活的“同住歌”及“算日歌”、“分離歌”等。雙方經過多次約會相見,以歌傳情,互相了解後,仍然不能私定終身,因為按照俗例,必須經過雙方家長同意,再經“月下老人”牽線搭橋,才能結為“秦晉之好”。

  仫佬族之所以将此節稱為“走坡節”,即指不獨在龍潭邊的平壩上活動,而是在附近的山坡綠蔭随處可見三五成群的年輕人對歌傳情;又因是青年人尋找終身伴侶的日子,所以又叫“後生節”(後生——青年男子)。在潺潺的小溪邊、石頭旁、濃濃的綠蔭下,青年男女優美動人的歌聲,響徹高山幽谷。景美人更美,此情此景,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仫佬族走坡唱歌傳情,都很講究禮貌,互相尊重,以誠相待,顯示了仫佬族人民純樸善良的精神風貌。

  您可能還喜歡:

  怒族拜祭女獵神的原因,你知道嗎?

  回族文化符号回族服飾文化

  涼山彜族喪葬文化,你是否了解?

  獵神歌是怒族人民的一種口傳文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