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你所不知的裕固族曆史變遷

你所不知的裕固族曆史變遷

知識 更新时间:2025-05-01 23:56:12

  裕固族主要分部在甘肅省,他們有着屬于自己民族的語言和傳統文化,其中包括民歌、神話、傳說已經格言等等。裕固族有着非常悠久的曆史,随着多年的傳承與變化,裕固族的文化變得更加濃厚。對于裕固族你了解多少呢?下面的裕固族文化為您帶來更多内容。

  裕固族本民族的文字雖然已經失傳,但是民間仍然保留着自己優秀的文化傳統。包括神話、傳說、寓言、民歌、叙事詩、格言、諺語等。其民歌曲調獨特,内容多是表達勞動和愛情。《黃黛成》和《薩娜瑪可》是流行較廣的歌曲。裕固族人民人人會唱歌,裕固族民歌有叙事歌、牧歌(東部語稱“瑪爾至順”、西部語稱“瑪爾至耶爾”)。

  牧歌中有牧羊歌、放馬歌、放牛歌、牧駝歌。勞動歌中有奶幼畜歌、剁草歌、擀氈歌、割草歌、撚線歌等。風俗歌主要包括婚禮歌和送葬曲。曆史上曾有職業歌手。國内外都有人對裕固族民歌作深入研究,發現有些民歌如“搖籃曲”等。

  還完整地保留着2000年前匈奴民歌的曲調,這些曲調由匈奴人傳給了裕固人的祖先一鐵勒、回纥人,回纥人又代代相傳,一直傳到今天的裕固人。裕固族人還擅長造型藝術,主要是實用的工藝美術品。例如編織的各種口袋、毯子、馬缰繩等,他們在上面織出美麗的花紋、圖案,結構和彩色樸素大方。婦女還擅長刺繡,各種圖案形象生動,獨具特色。

  裕固族自稱“堯呼爾”。據史籍記載,宋代裕固族先民被稱為“黃頭回纥”,元稱“撒裡畏吾,明稱“撒裡畏兀兒”,清稱“錫喇偉古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之初,曾稱“撒裡維吾爾”。1953年經本族代表協商,确定以同“堯呼爾”音相近的“裕固”(也取漢文富裕鞏固之意)為族稱。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裕固族人口數為13719。

  裕固族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世紀的丁零、4世紀的鐵勒和居住在色椤格河和鄂爾渾河流域的回纥。裕固族回纥是東部鐵勒(亦稱狄曆、敕勒、高車)的六大部之一。後來東部鐵勒在反抗東突厥汗國的鬥争中,形成了以回纥為核心的部落聯盟,被稱為“九姓鐵勒”或簡稱“九姓”。

  8世紀中葉,回纥擊敗突厥在烏德勒山(今杭愛山支系)、溫昆河(今鄂爾渾河)建立回纥汗國。9世紀中葉,回纥汗國為黠戛斯所破,回纥各部四處遷徙,其中一支投奔河西走廊,與早先遷來的部分回纥彙合,在這裡生息繁衍,成為當今之裕固族。

  裕固族自稱“堯乎爾”,一般認為這一名稱與曆史上的“黃頭回纥”和“撒裡畏兀”有密切關系。“黃頭回纥”是宋朝初期出現于塔裡木盆地東南部的回纥分支。元初,在黃頭回纥居住的地區,又出現“撒裡畏兀”的族名。如今公認,元朝的撒裡畏兀就是宋朝的黃頭回纥。

  民國時期,被稱為黃番的裕固族又分為兩族,一族稱黃黃番,即今日說屬于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語言的一部分人;另一族稱黑黃番,即今日說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語言的一部分人。

  1953年7月15—18日,甘肅省酒泉專署主持召開了“祁連山北麓各族各界人士座談會”,會議統一了裕固族的民族名稱。大家充分讨論後同意定名為與自稱“堯乎爾”音相近的“裕固”二字作為族名,兼取漢語“富裕鞏(堅)固”之意。1954年成立了肅南裕固族自治(區)縣人民政府。從此裕固族開始了新的生活。

  裕固族有着悠久的曆史和獨特的文化,它和曾于公元8世紀在蒙古高原推翻突厥汗國而建立回纥汗國的回纥以及由漠北遷到河西走廊的河西回鹘有密切關系。現今的裕固族是以古代回鹘人的一支——黃頭回鹘為主體,融合蒙、藏等民族而形成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