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德清,地處江南腹心,連接吳越,溝通蘇杭。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令德清成為江南文化的交彙點。"詩、瓷、橋、茶、舞、絲、珠",它們或從這裡誕生,或在這裡發光。德清在江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一直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9月8日,“江南文化傳承與發展”德清論壇在湖州市德清縣莫幹山下召開,來自複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師範大學、浙江社科聯等單位的專家學者圍繞江南與江南文化、江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以及德清“瓷、珠、茶、絲、橋、舞、詩”等文化展開智慧碰撞,為德清注入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
湖州德清地處江南腹心,連接吳越,溝通蘇杭,擁有優越的地理區位、絕佳的自然禀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名山、濕地、古鎮在此交融彙聚。東部是以江南最大原生态濕地下渚湖、千年古鎮新市為代表的江南水鄉,西部則是群山環繞、坐擁四大避暑勝地之一的莫幹山,全縣以東部湖漾、西部名山的“藍綠空間”繪制出獨特的山水畫卷。
這裡留存有原始瓷、小山寺等曆史文化遺迹,是中國原始瓷器、珍珠人工養殖技術等重要發源地,孕育了孟郊、沈約等曆史文化名人,形成了瓷文化、茶文化、珍珠文化等獨特地域文化。
“德清的先輩們在幾千年的生産生活實踐中,憑借勤勞和智慧,創造了數量衆多的農耕文化典範,也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産,形成了具有江南韻味、德清特色、鄉土風情的‘源文化’。” 德清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波介紹,“德清窯”早在商周時期就率先發明并生産出了最初的瓷器“原始青瓷”,德清也成為目前國内已知出現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而且是一直不間斷生産的原始瓷産地,以“瓷之源”著稱。人工珍珠和珍珠生産科學亦發源于德清,如今,德清人将南宋葉金揚的人工育珠技術發揚光大,打造成為省級“未來工廠”。以壽昌橋為代表的宋元古橋群、中初鳴良渚文化制玉作坊遺址群等等,都是德清“源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據了解,近年來,德清縣為了進一步傳承和發展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産,深入實施“源文化”溯源工程,謀劃布局了“江南之源”項目。整合縣博物館、考古遺址公園等城市文化功能載體,又集聚了瓷文化、茶文化、珍珠文化等文創業态,打造江南“源文化”的綜合集成展示區。通過文化資源的活化利用,推動全縣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的提檔升級。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是德清的縣名由來,也是德清的曆史文脈。德清以至清至純的品格,哺育了文壇領袖沈約、唐朝詩人孟郊、江南才女管道昇、紅學大師俞平伯等一大批曆史文化名人。孟郊代表詩作《遊子吟》成為天下遊子的共同心聲,由此也形成了記憶鄉愁的“遊子文化”。如今,代代傳承的“德文化”,已經成為根植于每一個德清人内心深處的文化基因。
近年來,德清縣在全國首創“公民道德教育館”,常态實施“講道德”六大系列工程,湧現了2名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3人。2020年,德清更是以縣級城市第一的成績獲評全國文明城市,2021年複評再次獲得全國第一,并在全國率先出台《縣域精神富有評價指南》地方技術性規範,為探索精神共富提供了德清經驗。“人有德行、如水至清”的“德文化”精神内核,見于地名标識、融于共同準則,成為了德清的獨特印記。
上海交通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院長、教授劉士林,在《今天該怎麼認識江南文化的價值》中,圍繞江南文化是什麼等方面發表他的看法。“江南文化是什麼?在我們區域文化裡面和齊魯文化正好是兩個代表,中華文化傳承建設首先要把齊魯文化和江南文化建設起來。” 劉士林表示,建設好了齊魯文化社會就有秩序、有規則、有原則,人們具有倫理道德水平。建設好了江南文化人就會比較輕松,不那麼焦慮、壓迫着自己,強迫着自己去這樣生活那樣生産。江南文化提高了個體的幸福度和滿意度。
“曆經數千年演進,江南文化形成了豐富的曆史元素和精神内涵,積澱了許多文化符号,不僅具有農業的地域特色,鮮明的時代精神,更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浙江省社科聯黨組成員、副主席謝利根表示,江南文化不隻是風花雪月與小橋流水,而是古今貫通,面向未來,是不斷重新發現的文化,是越來越有生命力的文化,是古典中國與現代中國的重要結晶。
“曆史上的德清,擁有防風之力、制玉之技、鑄劍之法、制瓷之藝、育珠之術、修史之才、賦詩之能。今天的德清,既有山水田園風光,又有曆史文脈綿延,也有現代城市繁華。” 德清縣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的德清作為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中的重要縣域,堅持在現代化先行中實現文化先行,在共同富裕中實現精神富有,加快打造“兩個先行”的縣域樣闆。
德清有着優越的地理位置、絕佳的自然禀賦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名山、濕地、古鎮在此交融彙聚,山青、水清、人親成為這裡鮮明的特征。每一位走進德清的朋友,都會被這裡的綠水青山所滋養,被這裡的獨特氣質所吸引。
(中國日報浙江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