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一生都會面臨各種起伏和瓶頸,有人想突破卻苦于沒有方法,有人想另辟蹊徑卻不知路在何方。今天要介紹的來自友邦保險北京分公司的四位保險營銷員,都曾面臨着難以克服的困境,或經曆悲歡離合、或苦于不被信任、或茫然奔波勞碌。友邦保險的卓越人才發展平台為她們提供了解決思路,在此過程中她們的體會與感想,比單純激勵的文字更有力量,特别記錄下來,以飨讀者。
曹可
運氣背後蘊藏的是努力和格局
2014年7月晚間黃金時段,某綜藝節目開始在門戶視頻網站獨家直播,收視率不斷被刷新。在網站的大數據部門裡,彼時身為商業産品營銷總監的曹可,正針對直播做着一輪輪的後台廣告系統監測和研究,廣告方案不停地蠶食着她疲憊的神經。彼時正值互聯網行業紅利期,公司廣告系統都由曹可所在的大數據中心部門負責,加上開始的各種新型廣告嘗試(視頻異形廣告、人機交互廣告、短視頻廣告等),所以曹可一直比普通互聯網人“九九六”的工作節奏忙碌很多,每天工作十多個小時是家常便飯。照顧家庭肯定是沒有時間了,陪伴女兒隻能濃縮在每天送女兒去坐幼兒園班車路上的十幾分鐘裡。
對于女兒和家庭,曹可有說不出的愧疚。在之前的外企市場咨詢公司,懷孕八個月時,她仍然頂着大肚子通宵工作。高壓力高強度工作造成的孕期各種問題,分娩時的痛苦和家人焦急的神色她至今還記憶猶新。而在互聯網行業巨大的身體和精神的雙重壓力下,愈發缺位女兒的成長,曹可下定決心辭職。
像曹可這樣優秀的互聯網人才在這個時代并不缺好的職位,即便是她辭職在家休息的期間,很多公司和獵頭都向她抛來橄榄枝,希望高薪聘請她擔任管理職位。但那時的她首要考慮的不是收入,而是家庭,她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家庭,同時有更多時間享受生活。就這樣,機緣巧合下,曹可的朋友介紹她到友邦保險,到保險行業試一試,也許這裡可以給到她所追求的生活。
2015年10月,當曹可第一次走進友邦保險的職場,看到了友邦保險營銷員的工作狀态和精神面貌,她很快做出了決定,她要加入友邦保險。于是在經過一系列的面試、測試和培訓之後,曹可正式加入友邦保險,并在随後而來的年底業績開門紅月,曹可一舉成為班上乃至當時友邦北京分公司新人的保費王和件數王,直到現在,仍是團隊美談。
“運氣比較好。”談及這段一炮而紅的經曆,曹可輕描淡寫的說道。
曹可在很多人眼中的确是個有“事業運”的人。在外資企業火熱開展期間投身外企,在互聯網勢如破竹的時候加入,同樣走在趨勢的前沿;現在又在保險業蓬勃發展的紅利期一頭紮進友邦保險,每一個節點都踩的很準。
正如“運”是智者的謙詞。曹可的幸運背後離不開她敏銳的判斷,這從她選擇友邦保險之事可見一斑,表面看似草率,實已成竹在胸。
原來,在去友邦保險面試前,曹可發了一個朋友圈,闡述自己對保險行業發展趨勢的看法。“我推測随着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人們對醫療和養老的需求會遞增……當時那條朋友圈下面好多人在讨論。”曹可坦言發這條朋友圈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她想看看大家對保險的關注度和認可程度,後來這些參與評論的人大部分都成了我的客戶。”
功力必不唐捐,曹可的分析能力成為了她保險路上的重要法寶,她可以精準發現不同産品間的交集和空白,提醒客戶去注意一下可能遺漏的細節。在這種情況下,客戶都覺得她有一定的前瞻性,是個靠譜的人,找她買保險的人也越來越多,也越來越多客戶介紹朋友找她買保險。
2015年底加入友邦保險的曹可,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晉升至業務處經理,所轄團隊近50名精英夥伴,業績節節高升、團隊迅速發展的同時,仍有了更多的時間陪伴家人。“其實我最開心的還是工作得到了女兒的認可和成為她的榜樣和驕傲,她會來聽我的事業分享會,我達成公司競賽會帶她一塊出遊……過去我在事業上還算不錯的,但是女兒感受到的隻是媽媽很忙,現在她能對我有更直接的了解,而我也能通過自己去感染她,告訴她勤能補拙的道理,因為我現在種種成績也離不開過去工作當中的積累,今後勤奮依然會是我的方向。這也對女兒也産生了正面積極的影響,現在讀小學二年級的她,會自己主動認真學習。我對現在的工作、家庭狀态很滿意。”
李莉
普及保險,為愛奔跑,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
李莉提出要去友邦保險做保險營銷員時,老公說什麼都不同意,直言她被洗腦了。
李莉老公對保險有偏見是有來由的,十年間家裡有過一次購買商業保險的經曆,也接觸過不少保險營銷員,素質良莠不齊,自己還差點被忽悠。
李莉家裡的條件不差,老公幾年前開了家醫藥公司,經營還算良好,負擔一家四口的生活并無壓力,加上李莉在投資方面素有見長,前幾年又買了套三居室的房子。在老公看來,李莉就算不想全職照看兩個孩子,可選擇的工作也有很多。
李莉想試水保險業,起初隻是想驗證新聞裡那些關于保險業發展向好的消息是否屬實。
某保險公司邀她去參加培訓,她去了,随手發了個朋友圈算是日常打卡。幾乎同一時間,她看到鄰居也發了條“我來友邦保險面試了”的朋友圈。她覺得很巧,就與對方細聊起來。
對方問:“你那邊怎麼樣?”李莉說:“就那麼回事,不是特活躍。”對方說:“友邦保險還可以,你來聽聽吧,咱倆還能搭個伴。”
來到友邦保險參觀的那個下午,李莉看到了出乎自己意料的保險營銷員形象:氣質出衆,談吐得體,一下就把她吸引了。“我晚上不見客戶,周六日會在家陪孩子……”幾個人分享聽下來,李莉大感驚訝:原來在友邦保險做銷售工作,也可以擁有這麼豐富有趣的生活狀态。
但當他的老公得知後,卻對她說:“你願意上哪兒賣就上哪兒賣,但你别跟我身邊的人說你在賣保險。”
“後來我發現一個特别有意思的細節,我的同事中,隻要家裡面曾特别反對的,後來都幹的挺不錯的。”李莉笑着說。
李莉參加的培訓班是當時友邦北京史上最大的新人培訓班,共有273位同學,人才濟濟。而李莉在入職首月,便憑借入職首月71件保單數量,刷新了友邦北京2002年成立以來新人件數記錄。不久她便達成友邦北京鑽石人才計劃,入司四個月達成MDRT百萬圓桌會員。
“雖然我做保險銷售的時間不長,但我買保險的時間長,客戶想要什麼我都懂。我是一直站在客戶角度幫他們分析需求點,配置合理的保障方案,而不是站在自己的立場上去推銷産品。”李莉所追求的,就是讓客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買保險。
過去李莉在職場上也是不折不扣的“拼命三娘”,别人覺得穩定的行政工作,她覺得沒意思,轉到了商務崗,懷孕期間還頂着大肚子跑業務,直到快臨盆才肯交接。在她看來,做一行、愛一行、精一行,是職場人的必備素質。加入友邦保險之後,十幾年前那個叱咤職場的自己滿血再度複活,幾乎全部達成公司業務的競賽,她不僅銷售成績遙遙領先,同時也已經招募了一支10人小團隊,僅用了半年的時間便成功晉升業務主管。
看着朋友圈裡閃亮的李莉,老公的态度也改變了,一天,他在朋友圈裡寫到“相識十六年,結婚十二年,第一次發現老婆對一件事如此全情投入,看她朋友圈才發現,原來已經這麼優秀了。我說怎麼一天到晚忙工作、忙學習,連和我吵架的工夫都沒有了。”
李莉看着笑出了聲,發展增員的信心也增強了,按照她自己話說,連老公這麼難打動的人都轉變了,還有什麼是不可能的呢?
李莉有一位朋友,是畢業于北京大學的高材生,十多年前曾挑戰保險行業卻受挫,後來在原行業幾度跳槽沉浮,如今在李莉的影響下,又重新紮進了保險業。
李莉還記得第一次邀請這位朋友來參加友邦保險的培訓,她開始很不屑,因為在保險公司待過,她甚至提醒李莉不要隻看表象。但在10天的課程中,她發現友邦保險的人才發展及培育體系非常完善,“全程健康友保障”的品牌理念和配套服務也很具有前瞻性,對保障型保險産品的堅守也和行業大趨勢及自己的價值觀相符合。于是,這位朋友順其自然地加入友邦保險,目前也達成了友邦北京鑽石人才計劃,同時還招募了一名志同道合的小夥伴一起開創自己的事業新天地。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保險,我要做的事還有很多。将健康有保障的生活、将愛和責任帶給更多家庭,并建立一個有同樣使命感的團隊,這将是我終身的奮鬥目标。”李莉堅定地說。
宗菲
隻有越過山丘 才會遇到最好的自己
2018年底,43歲的宗菲去紮了耳洞。現在她每天上班前都要換上一副,然後化個淡妝,這在她做設計師的時候是不可想象的。
有個玩笑說這世上有三類人,男人、女人和女博士,宗菲就是最後一類,她注定是和一般人不一樣的。
“三十不學藝”,而她辭去大型設計院“北京區域總負責人”、“設計總監”的職務時是34歲,博士畢業已經38歲了。
拿到博士學位後的宗菲,要找一個能給她北京戶口的單位,憑借紮實的專業功底一路殺進了面試。一排面試官隻是翻看着宗菲的履曆,水立方、國家網球中心、濟南奧體公園……一個個頂級的項目經曆并沒有引發他們提問的欲望,反倒是HR問她,你非得要北京戶口麼?
那一刻她突然意識到,女博士、專業度、項目經驗在現實面前竟如此渺小。“人家需要個精力充沛的小畫圖員就可以了,幹嗎要高薪請我這個中年婦女呢?”這也讓她意識到:設計行業在很多時候并不看重“積累”。
2017那一年,宗菲過得特别地不順。父親重病、孩子住院,她每天折返于不同的醫院,心力交瘁。而醫療費花了幾十萬元,最後父親還是沒能留住。
宗菲用“一塌糊塗”形容當時的處境,心裡難受的時候,她就畫畫,一邊畫,一邊反複聽李宗盛的《山丘》。“遺憾我們從未成熟,還沒能曉得,就已經老了。”人生有許多不甘,最大的遺憾是所剩不多,還遠遠沒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人到中年,想要逆流而上的她,還有重新翻越山丘的勇氣嗎?
“我不想做設計了,即使做到最好,可能也不是我要的生活。偶然看到原來的同事在朋友圈裡發友邦保險的招募要求,有良好的教育和工作背景,想改變現狀,想在新的事業平台創造新的人生,就可以去試試。我覺得我都挺符合的,就跟着來了,很簡單。”在亟待翻越山丘的宗菲面前,所有的機遇都值得一試。
2017年11月23日,宗菲正式加入友邦保險。緊接着便趕上了年初業務量最大的時候,那時候的她還懂這些,她隻知道孩子患病的經曆讓自己更加意識到保險的必要性。帶着這種認可和體會她全身心的投入到這個新角色當中,不斷地找人去聊……就這樣,她一個月竟成交了20單,在新人班一百多個同學之中,獲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績。2018年,她又先後達成了友邦保險鑽石人才計劃資格和MDRT(百萬圓桌會員,全球壽險精英榮譽殿堂)。
在一次與許久未見的老朋友聚會時,朋友居然以“成熟”這個詞來形容她,原來真正的成長與年齡并沒有必然的聯系,而是來源于發自内心的積極與樂觀。“友邦保險嚴格的篩選标準,讓我對自己在保險行業有所作為樹立了信心;國際化的培訓體系,讓我迅速成長為一名合格的保險營銷人才;科學嚴謹的管理體系,讓我的每個發展階段都有标準可循;一直以來倡導的團隊和晉升文化,又極大地鼓勵了我建立自己的保險團隊,成長為一名主管乃至保險企業家。這一切都要感謝友邦保險,讓我有機會看到新的風景。”宗菲說。截至2019年3月,宗菲已經晉升為業務主管,組建起了10人的小團隊,實現了她的第一個小目标,她将沿着晉升總監的道路繼續努力前行。
宗菲是個性格開朗、脾氣非常好的人,她是發自内心地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勇于改變的品質,在可以選擇的時候固步自封才是人生最大的遺憾。這種感悟隻有在經曆了生死離别,大起大落之後才能切身體會到,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什麼需要舍棄才能夠得到。
“我叫宗菲,34歲考博,42歲轉行,今年我44歲了,我相信好的開始,永遠不會太晚。”越過那座山丘,應該會有更美的風景在守候。
姚瑤
不放手何以逆人生
姚瑤畢業于中國傳媒大學,并在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讀研究生,這是茅以升和李開複的母校,在此讀書的學生都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姚瑤在校期間獲得了很高的獎學金,還在著名企業華納兄弟公司做亞太區總裁助理。
可是,回國後,擁有良好教育背景和工作能力的姚瑤,在公司任職7年,月薪隻有幾千元。她的先生常打趣說,你不如在家裡當保姆吧,保證比現在掙得多……任憑誰都會覺得,姚瑤應該有更好的發展平台。
像姚瑤這樣有良好背景又能幹的人并不缺市場,很多知名企業都曾向她投來橄榄枝,且薪資不菲,但姚瑤心裡清楚,她需要的不單純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狀态。
那時候,影視劇《我的前半生》正在熱播,很多姑娘都迷上了劇中叫賀涵的男人,除了高富帥,還極具生活品位,且活得透徹。姚瑤對她們說:“與其盼望遇到賀涵,不如自己變成賀涵,我的目标就是成為賀涵那樣的人。”
姚瑤與保險結緣十分有趣,她愛人在銀行工作,面對家人日益增長的保險意識,如何規避風險、增加名副其實的保障,着實讓他們犯了難。姚瑤也接觸過一些營銷員,但都不符合她的要求,“要麼就是産品講不清楚,要麼什麼理念都沒溝通上來就推銷産品。”在想要深入了解産品的強烈意願下,姚瑤被戲劇化地賦予了保險這一重任。
“那時我對保險行業也做了研究,我覺得随着人們對于健康日益關注,保險必定是一個朝陽行業。”但一想到之前接觸的保險公司,姚瑤心裡也十分忐忑。“所以即便是後來去友邦保險,我也是帶着批判和審視的态度,但凡做出一件讓我覺得不舒服的事情,我會扭頭就走,比如說唱歌、跳舞、喊口号……”
後來事實證明,友邦保險給姚瑤帶來了很多驚喜,這從面試流程上便體現出來了。“我進入培訓班之前,已經曆過三輪面試還有各種的測試。”盡管過程很繁複,但姚瑤的語氣透露着欣慰,這種嚴格的篩選方法像極了過去在國外時的經曆,通過多輪篩查可以精準地選出優秀的員工,對自己、對客戶都是一種負責的體現。“這也是行業法則,就是用優秀吸引優秀,再慢慢篩減的過程,最終堅持下來的都是自律性、學習力非常高的潛力選手。”有了堅實的信心和理念,姚瑤很快作出了成績,也将團隊做出了雛形,不到2年時間,建立起了21人的團隊并晉升為資深業務經理。除了收入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姚瑤的生活狀态發生了改變,她在這裡還獲得了事業成就感和榮譽感,有更多的學習機會,同時還能夠自主掌控時間,留出更多精力陪伴家人。
姚瑤看來,友邦保險的這份工作能把她擅長的、喜歡的、優秀的部分最大化地發揮出來,例如以前學的傳播學方面的知識,成為她運營團隊自媒體的基礎。管理團隊中如何與人相處很重要,她留學期間涉獵的心理學就成了利器。她性格外向、喜歡熱鬧,經常帶領組員組織各類團建活動,增強團隊凝聚力。越來越多的人,被她的樂觀、積極的狀态所吸引,從而加入進來,成為團隊的一員。
對于一個有着強烈事業心的人來說,能夠發揮自己的所長,并作出成績絕對稱得上一大快事,不僅姚瑤自己這麼覺得,家人也這樣覺得,加入友邦保險兩年了,愛人對她的評價早已不是最初的擔心,而是:“你已經把生活過成了你想要的樣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