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知識

 > 認識壯族,壯族銅鼓習俗文化

認識壯族,壯族銅鼓習俗文化

知識 更新时间:2024-06-30 02:23:57

  銅鼓在中國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早在青銅器時代就産生。銅鼓這個娛樂敲擊樂器,在壯族文化中又有另一番獨特風采。在壯族人民的心裡,銅鼓是神的象征,它被賦予神力。

  銅鼓不僅是壯族人民敲擊的樂器,也是壯族人民祭祀祈禱的神物。那麼,大家就随小編一起認識壯族,壯族銅鼓習俗文化吧。

  銅鼓是我國古代青銅文化中的瑰寶,一般分鼓面、鼓腰、鼓胸和鼓足四個部分。銅鼓的外形本身就是一件精美的造型藝術。無底腹空,腰曲胸鼓,給人以穩重飽滿之感。鼓面為重點裝飾部分,中心常配以太陽紋,外圍則以暈圈裝飾,與鼓邊接近的圈帶上鑄着精美的圓雕裝飾物,最多的是青蛙,其次有騎士、牛橇、龜、鳥等。

  造型誇張、雄強、有力、莊重耐看。鼓胸、鼓腰也配有許多具有濃郁裝飾性的繪畫圖案。鼓足則空留素底,造成一種疏密、虛實相間,相得益彰的效果。

  這些圖像都在模坯上用镂刻或壓印技術制作而成,采用線地浮雕的技法,畫像傳神簡潔,線條剛勁有力。畫像紋飾大抵分物像紋飾、圖案紋飾兩類。物像紋飾有太陽紋、翔鹭紋、鹿紋、龍舟競渡紋和羽人舞蹈紋等;圖案紋飾有雲雷紋、圓圈紋、錢紋和席紋等。

  這些圖像紋飾往往以重複或輪換的形象、構圖出現,産生強烈的整體藝術效果,表現出合理的裝飾布局。鼓胸裝飾帶的圖像有長卷形式,而鼓腰裝飾帶的圖案則是獨立成篇,循環往複。

  迄今為止,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發現和收藏的銅鼓有500多面。銅鼓用銅鑄造,大小不一,最大的直徑在100厘米以上,最小的僅十餘厘米,重量自數十斤至數百斤不等,體形凝重,制作精緻。鼓面有浮雕圖案,鼓身全部有花紋圍繞。其中一面直徑165厘米,高67.5厘米,重300多公斤,讓一個中等身材的人躺在鼓面上伸展四肢也不會露出鼓邊之外,堪稱“銅鼓之王”。

  您可能還會喜歡:

  佤族拉木鼓的起源與發展

  葫蘆笙,拉祜族的吉祥物

  拉祜族之樂:吹笙起舞

  佤族竹竿舞的初衷及舞蹈形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知識资讯推荐

热门知識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